獵捕臺灣黑熊 原民會批觸犯文化禁忌

針對日前霧臺黑熊遭獵殺事件,原住民族委員會強調此舉違反原住民族狩獵需求與傳統習慣,更是一個牴觸文化禁忌的脫序行爲。圖爲示意圖。(原民會提供/黃敬文新北傳真)

針對日前屏東霧臺黑熊遭獵殺事件,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強調此舉違反原住民族狩獵需求與傳統習慣,更是一個牴觸文化禁忌的脫序行爲;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表示,該起事件是脫序的個人行爲,未來原民會將持續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深化各族對狩獵活動的傳統規範機制,並共同檢討修訂相關法規,避免再次發生過度侵犯、干擾野生動物的行爲。

原民會指出,憲法雖保障原住民族狩獵權,但仍應遵守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核心價值,原住民各族均有基於其傳統信仰而代代相傳的各種狩獵禁忌,從而有效節制狩獵行爲,因此保障原住民族依其傳統規範實踐狩獵文化,與生態保護可相互平衡。

針對原住民狩獵活動的傳統規範機制,身爲布農族的鐘興華也分享族內相關禁忌及處罰表示,布農族的神話以及傳統習慣,視黑熊是一種富有智慧、比人類強壯的生物,因此布農族不會獵殺黑熊,但若是有族人誤殺,該人未來就會被禁止參與狩獵活動。

「國家公權力能與原住民族獵人一同落實復振傳統規範。」鍾興華表示,未來會與林務局合作檢討修訂相關法規,以提出符合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且有效的管理模式,未來也可透過狩獵活動做物種監測、環境調查等工作,更能保護環境與生態。

爲了遵循、傳承部落逐漸消失的狩獵文化,農委會林務局與原民會近年輔導成立了12個獵人協會,例如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人成立「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透過訂定狩獵自治自律公約、要求會員遵守傳統獵德(einu),自律守護傳統領域內的自然環境多樣性。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浦珍珠表示,會對全體會員說明黑熊遭獵殺事件的嚴重性,「協會對於獵捕黑熊的行爲無法認同」,根據協會公約,違規獵殺黑熊者可被開除會員,目前也針對黑熊保育展開推廣,希望獵人若在獵場發現黑熊或是其足跡,能向林務局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