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沒講的真相:耶倫尋求經濟援助;拿什麼與中國交換

美國財長耶倫一個年之內第二次訪華。她大談中國的“產能過剩”。她的弘外之音是什麼,這很有趣。

美國指責中國“產能過剩”。這是否意味着中國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實施了“傾銷”,即企業以低於本國市場價格或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口產品?

儘管中國電動汽車或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低,但相關公司仍然盈利,工業利潤以兩位數增長 ,而且它們在國外的價格遠遠高於國內,並且非常暢銷。

這裡真正的問題,不是工業產能問題,而是競爭力問題。非常清楚的是,中國公司的競爭力是壓倒性的: 今天,在許多行業,如太陽能或電動汽車,美國或歐洲公司根本沒有辦法與中國公司競爭。這纔是真正的問題: 耶倫和西方領導人擔心,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中國只會吃掉所有人的午餐。

耶倫她沒有提到的是,中國更多地是人用機器人生產。此外,中國不僅擁有比西方國家便宜得多的原材料和電價,而且在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電力也大大減少。這意味着更高的生產率和更低的價格,西方根本無法競爭。

幾十年無休止的戰爭,無休止的債務,美元已經走投無路。正如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所解釋的那樣,中國首先投資於本國人民,投資於他們的教育。他們還在創新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在能源價格問題上,他們沒有像歐洲那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產能過剩”只是西方糟糕領導力的又一個例證: 你寧願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他人,而不願面對現實。

《環球時報》援引專家的觀點稱,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只是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或其它保護主義政策的一個藉口。全球化倡導者耶倫的這些指責,充分體現了美國的雙重標準,因爲“在對美國有利的時候支持自由貿易,在不利的時候實施制裁”。

西方媒體和美國政客沒有告訴人們的是,拜登政府派遣財長耶倫前往中國,是尋求經濟援助。

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從去年的97%上升到2024年的116%,甚至高於二戰時期。實際前景可能要糟糕得多。

美國債務達到34萬億美元,每100天增加1萬億美元。深度失控了,這就是爲什麼美國經濟正以火箭的速度在我們眼前崩潰。

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教授埃爾弗雷德說,耶倫和中國談“產能過剩”是虛晃一槍。他說,耶倫真正想談的是美聯儲降息的問題,“產能過剩”只是一個藉口,以此向中國施壓的工具。

這位美國教授稱,耶倫訪華,希望美聯儲降息後,人民幣不要大幅升值,以穩定美國物價。此外,美國希望中國更多地購買美國國債,而不是拋售美債。弗雷德最後稱,我很好奇,美國拿什麼與中國交換?

西方媒體沒有告訴人們的還有,金磚國家日益強大,成爲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聯盟。當金磚國家拋棄美元,用新的、超穩定的交易貨幣取代美元時,美國將崩潰。

耶倫和拜登政府應該明白,如果他們尋求幫助和合作,就必須調整自己的傲慢態度,對中國說好話,中國永遠不會屈服於霸權邏輯的壓力。只有當美國給予中國公平的商業競爭,只有當美國結束無休止的戰爭和對其他國家的持續欺凌時,中國纔會幫助美國擺脫困境。

至於耶倫的樸素手提包,只不過是西方又一個“宣傳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