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能否遏阻中國武力侵臺? 美智庫最新研究有共同結論

美國智庫與專業諮詢機構聯合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爲,用經濟制裁遏阻中共侵臺有很高難度。(圖/中國軍網)

去年8月時任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臺灣後,中國進行了環繞臺灣的軍事演習。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制裁,此舉引起全球關注一個新的問題:「經濟制裁是否能遏阻中國入侵臺灣?」美國智庫與專業諮詢機構聯合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爲:可能有用,但有很大難度。

《華爾街日報》引述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和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聯合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爲7國集團(G7)提供了一個經濟制裁的範本,可以防止臺海危機升級爲戰爭。但是如果拿這些工具對付中國,難度會更大,因爲中國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遠超俄羅斯,因此要通過普遍性的經濟制裁措施來威懾中國,難度會很高。

榮鼎和大西洋理事會的這份研究報告對中國在入侵臺灣以外的行動進行了評估,包括軍事封鎖、重大經濟脅迫行爲以及網路攻擊,一旦緊張局勢上升到危機的水準,G7成員國可能採取的經濟措施向中國施壓,比如凍結資產、禁發籤證、管制出口、限制商業、貿易和投資,以及禁止進入制裁實施國的領空和領海等等,其中的部分措施已用俄羅斯身上,而對中國製裁的規模會小於臺海發生重大危機的規模。

不過,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及其盟友在決定對中國施壓的程度時將面臨艱難的選擇。例如,較低規模的制裁不會對北京發生作用,而全面制裁——例如打擊中國央行和四大銀行——則代價太高,有可能破壞約3兆美元的貿易和投資流動。因此除了最極端的情況外,不太可能實施。

研究報告認爲,對中國產業的制裁很可能只針對特定的公司和產業,可能是G7國家依賴度較低的產業。至於針對中國政治、軍事和商界領導人的制裁將「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在改變中國政府的行爲方面效果很有限。

該研究更指出,考慮到高昂的成本、中國政府意圖存在不確定性、以及G7成員國意見不一,G7國家可能難以協調對中國製裁。美國及其盟友應提前解決這些問題,與其他國家及臺灣討論如何爲中國設定「紅線」,以及一旦紅線被打破,他們將採取何種反制措施。此外,還要向中國暗示他們願意在制裁上做到何種程度,並開始採取法律上的行動來爲經濟制裁做好準備,這些都能提高他們發出威懾的可信度。

該研究的建議與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提出的建議相呼應,CSIS主張美國及其盟友可以通過向北京方面表明,「任何對臺灣使用武力的行爲都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代價,並引發大規模製裁」來施加威懾。

CSIS的報告也認爲,「除非配合以切實的軍事威脅,否則制裁本身基本不會影響到北京方面的盤算」,「如果中共懷疑美國軍事幹預的意願,或是認爲共軍會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那麼以制裁相威脅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CSIS與大西洋理事會、榮鼎集團的前述研究報告有相同的結果:嘗試阻懾中共攻臺時,經濟措施將需要與外交和軍事壓力並用。現在北拒絕恢復軍方溝通管道,分析人士稱,中方顯然不願接受爲雙方關係設置護欄,因如此可能鼓勵美國在中國的邊緣地區開展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