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緣斷籃球場 昔籃球選手靠自體細胞修復免換膝關節

馬偕醫院骨科部主任張定國(左起)、詹先生、馬偕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𬀩錚一起切下籃球造型蛋糕,慶祝詹先生治療後可重拾最愛的籃球運動。(王家瑜攝)

身高195公分的詹先生年輕時是籃球選手,目前從事裝潢業,去年5月因爲膝關節持續疼痛,不僅工作受影響,連最愛的球場都去不成!國內每年有近百萬人因爲膝關節炎就醫,過去只能接受保守治療緩解症狀,或最終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而現在病人有另一治療選項「自體細胞軟骨修復術」,讓詹先生有機會重拾籃球魂。

馬偕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𬀩錚表示,膝關節軟骨具有吸震、減少關節摩擦的功能,是保護膝關節的最後一道防線,當軟骨受損,病人會感覺到膝關節隱隱作痛或腫脹。治療上可分爲三階段,首先是復健、物理治療、消炎止痛藥、注射玻尿酸或PRP等保守治療,其次是階段性治療,最後則是置換人工膝關節。

陳𬀩錚說明膝軟骨破損的階段性治療方式,例如關節鏡清創可取出剝落的軟骨,但無法產生新的軟骨來保護關節;骨髓刺激術則是早期傳統療法,做法是在骨頭上打洞讓幹細胞流出、慢慢形成軟骨,但新生的纖維軟骨因爲含水量不足,承重力較差,效果僅能維持2到5年。

另外,目前受到《特管辦法》規範的細胞療法,做法是取出自體軟骨、製備完成再重新植入,但技術設備門檻高,不僅費用昂貴,還需要2次手術,治療過程長達2到4周。相較之下,自體細胞軟骨修復術已於2020年取得衛福部許可,經由膝關節兩側各一個1到2公分的微創傷口,取出微量健康軟骨,不須耗時培養,在術中以特殊酵素活化切碎後,可立刻植入受傷部位,如果醫師技術熟練,最快30到40分鐘就完成手術。

「我才54歲,換了人工關節最多撐15年,難道60幾歲還要再換一次?」詹先生回想,當醫師告知有自體細胞軟骨修復術治療選項時,起初有點害怕,但爲了不想要一輩子換2次人工關節,決定勇敢一試。

術後第3天,醫師讓詹先生下牀走走看,他當下以爲醫師在開玩笑,結果不僅可以走路,還可以蹲下,現在術後已過半年,已經可以原地跳躍,運球也不是問題,預計再過半年就可以回到球場上,繼續自己熱愛的籃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