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統一「極其認真」 美情報局:陸將加大對臺威逼利誘

美情報評估,中國大陸爲強迫統一臺灣,將加大對臺威逼利誘。(示意圖/達志影像)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情報界當地時間8日發佈一份最新評估報告說,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後,未來一年中國共產黨將以威逼與利誘並進的方式持續加大力度,迫使臺灣與其統一,包括採取「更多跨越臺灣海峽中線和導彈飛越臺灣」的行動。與此同時,美國衆議院新成立的一個特設委員會主席也說,習近平大幅增加軍費充分展現他對侵犯臺灣是「極其認真」的。

報導稱,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提交給國會的2023年《年度威脅評估報告》(2023 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Report)中說,北京越來越將美中競爭關係視爲一個劃時代的地緣政治轉變,並且認爲華盛頓對北京的外交、經濟、軍事及技術競爭是美國防止中國大陸崛起並削弱中共統治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報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有協調的、全政府式的工具來展示實力,並強迫它的近鄰默許它的偏好,包括它在地區陸地、海洋和空中的聲索,以及它對臺灣所宣稱的主權。」

持續對臺軍事施壓

這份根據美國情報界綜合分析完成的最新報告針對北京對臺灣可能的做法指出,「在2023年,北京將持續施壓並可能提供一些誘因使臺灣朝統一方向移動,北京也會對被它視爲美臺日益增加的接觸做出反應,因爲它認爲美國在把臺灣當作一個『卒子』,來削弱中國大陸的崛起,並將繼續採取更強力的措施來頂回它所認爲的對臺灣支持的增多。」

報告說,「北京可能以其2022年的行動爲基礎,繼續採取包括更多跨越臺灣海峽中線或導彈飛越臺灣的行動。」

假如北京控制檯灣的目標成功實現,報告認爲那可能會造成廣泛的影響,包括中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因爲臺灣主導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

外長秦剛的警告

就在這份報告發布前一天,大陸外交部長秦剛纔在北京的中國人大記者會上批評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負有責任,「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臺灣問題之所以產生,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秦剛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條文說,「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他要求美國不要干涉中國內政,並強調臺海穩定的「真正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說「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地動山搖」,如果美方希望臺海「風平浪靜」就應該停止「以臺製華」。

在秦剛發出警告的同時,中國解放軍對臺灣的軍事壓力未曾放鬆。臺灣國防部8日說,它偵測到7個架次的解放軍飛機及3艘軍艦在臺灣周邊活動。

習近平對侵臺「極其認真」

美國國會衆議院新成立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衆議員週二在福克斯新聞網的一個專訪中說,中國解放軍軍費增加充分顯示習近平對武統臺灣「極其認真」,「習近平清楚表明他對臺灣侵略性的意圖,包括在必要時使用武力。」

他說,「隨着習近平再次擴充人民解放軍的軍費,人們應該可以明白看出,尤其在烏克蘭發生的情況後,那就是習近平是極其認真的。」

加拉格爾說,美國與盟友必須將武裝力量部署到位,以便能及時保護臺灣並阻遏中國的入侵,「包括提供印太司令部它所需的資源、快速清除擠壓下來的對臺灣的海外軍售,並確保中國共產黨脅迫性的經濟手段不會破壞我們保護美國國內外利益的能力。」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如何阻遏中國入侵臺灣是美國行政當局、國會及學術界都在着重討論的議題,一些智庫也進行模擬戰爭推演臺海衝突可能發生的結果。

與時間競賽 阻遏臺海戰事

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馬克·科薩德(Mark Cozad) 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國目前有許多正在進行中的倡議正是針對那些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模擬戰爭最有效的就是動員高級領導人和美國政府去開始思考,哪些是美國在臺海衝突中可能需要的能力。不過,他說,中國解放軍也絕對在發展能夠攻打臺灣的能力,因此現在是一個「與時間賽跑」。

那麼美國需要的能力是什麼?科薩德說,「那將是保護我們的基地,那將是遠程火力、攔截中國跨海入侵部隊的能力、取得空優和爲我們重要設施做的導彈防禦等。所以我認爲,那些對打贏戰爭來說都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包括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埃利·拉特納(Ely Ratner)等行政當局官員、國會議員及高級軍事將領近來都曾多次公開表示,美國要強化美國自身能力,協助臺灣提高防衛能力,還要與盟友夥伴合作,從各個領域提高中國犯臺代價。不過,科薩德認爲,一旦中國領導人下定決心要對臺灣發動軍事攻擊,成本和代價不會是他們的主要考量。

科薩德說,「如果他們做了那個決定,他們願意承受很多政治代價,那和我們見到的俄羅斯一樣,那就是,俄羅斯想要得到一個更漂亮的解決方案,但是,當那些解決方案不可得時,你就開始見到,他們又回到了那種一味大規模破壞的手法,而他們是有火力能這麼做的。」

因此科薩德說,對於習近平也是一樣,如果北京領導層已經決定發起戰爭,美國就必須對是否容易擊敗中國做非常謹慎的評估,因爲那個結果不一定會和他們設想的一樣。

科薩德還提到,美國除了提供臺灣武器外也在協助臺灣軍方訓練,2008年之前美國沒有穿着制服的軍人在臺灣,但現在情況已大不相同,最近《華爾街日報》關於美軍將擴大在臺訓練的人數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態發展。他說,雖然表面看來只有幾百人,但重要的是他們任務和功能,就如同美國自2014年開始訓練烏克蘭軍人一樣,被訓練者還可以再去訓練更多人,例如在臺灣的領土防禦上可以通過受訓精英再一層層擴大,那就可以發揮更大的效果。

解放軍自認弱於美軍?

科薩德最近才與蘭德公司多位學者完成一份關於解放軍如何評估美中軍力平衡的報告。報告的題目是《打贏系統戰:中國對美中軍事平衡的看法》(Gaining Victory in Systems Warfare: China’s Perspective on the U.S.-China Military Balance)。

這份智庫報告得出的結論說,解放軍在與美國軍力差距的自我評估上自認有許多不足之處,與美國相比,它認爲自己是能力較弱的一方,因爲它在「信息戰和體系作戰方面只取得了有限的進步」。

這份報告說,由於解放軍的組織文化及改進措施的制度複雜性,必要的改革落實的不夠快,而且很可能也需要更多時間,這尤其影響到解放軍與其基準參照物美軍的軍力對比。

報告說:「這些自我評估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有關潛在大國衝突、也就是因臺灣地位的衝突的風險,得出非常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