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缺席 東協峰會失焦

(圖/摘自日本國首相官邸官網)

2023年9月5日東協峰會在印尼進行會談,聚焦於緬甸、南海等問題。出席國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澳洲、印度、日本、紐西蘭、韓國等代表。今年美國、中國、俄羅斯領導人缺席,日本則成爲這次會議最大亮點。

爲了鋪陳年底日本東協升級爲全面性戰略伙伴關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自與會,但由於日本核廢水問題爭議很大,對此東協國家相當憂心,環保人士紛紛表達抗議與不滿,相當不給親自出席東協峰會的岸田面子。

無論是美中大咖缺席會議,還是日本核廢水爭議的新聞量,都蓋過了南海與緬甸議題,這是一個警訊,尤其是東協組織制度、機制以及議題設定,出了問題。

擔任主席國的印尼總統佐科威指出,「面對國際情勢,重申東協不做任何國家的代理人」。對抗美國霸權,中俄有自己的國際組織運作,俄羅斯、中國兩國重點在金磚國家會議,對反美傾向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形塑多極化世界的工具,是一個能夠打擊美國霸權的結構。東協「不結盟」的立場,在中國、俄羅斯眼中成爲次要的舞臺。

拜登未出席東協峰會,卻選擇參加G20,對於中國缺席,拜登爲沒能與習近平見上一面,而感到相當遺憾。國際會議有時候是一個創造雙邊國家領導人會晤的外交場合,例如,習近平、拜登在巴厘島同意在經濟領域開展對話,但迄今爲止尚未取得重大進展。沒有共識的會談,同樣會降低領導人出席與會的意願。

在特定的議題上,領導人是否親自出席國際會議,端看這些會議是否能夠帶來政治性的效果,今年議題聚焦在緬甸與南海問題上,然而這些議題早在7月東協外交部長會議上,已經談過一輪了,上次會議既然沒達成任何共識,這會讓各國領導人思考是否需要親自出席會議的必要。

未來東協峰會勢必思考如何調整,尤其是想吸引大國熱情參與,想必得多花點心思。

美國總統拜登雖然不出席東協會議,但是拜登任內,美國在東協成員國菲律賓、越南擴大影響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例如美國在菲律賓取得新基地使用權,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舉行多次聯合軍演,美國與盟國共同防衛南海以及臺海區域,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涵。

美國在經濟以及其他領域競爭不過中國,只好強攻多邊與雙邊的安全領域,因爲唯獨安全領域,是中國最難攻破的一環。

受到洋流影響,核廢水不會自動區分區域,全球海域都會受到影響,就連東協國家也無法置身事外,當核廢水向南蔓延至南海,沿岸國家的漁業首當其衝,因此衝擊漁業產業供應鏈。

目前區域各國已經組織監測研究團隊,建議東協國家透過這次會議平臺表達擔憂並敦促日本政府,在符合各項環境與科學標準之前,應先停止排放核廢水。

東南亞擁有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漁獲是南海國家主要經濟來源。日本將核電站的污水排入大海,引起東南亞各國憤怒。例如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政府,呼籲日本遵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其他相關規定,並且揚言準備監測對海洋的影響。

中國嚴厲批評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稱其對地球上所有人口構成威脅。南韓則禁止從福島地區進口海鮮。唯獨美國、臺灣最力挺日本的政策,甚至駐日代表謝長廷還錯把核廢水當健康元素。

這次東協峰會,大咖缺席、日本核廢水問題成爲焦點,南海緬甸問題淪爲次要議題,今年東協會議失去了主場性,黯然失色。(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