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德法領導人視頻後 美媒:北京親俄立場或有微妙變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華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3月8日)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就烏克蘭危機舉行視頻峰會。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峰會中表示,烏克蘭局勢令人擔憂,「中方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美國之音VOA分析,北京親俄立場或有微妙變化。

俄羅斯總統普丁揮軍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10天,不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導致二戰以來歐洲最爲嚴重的難民危機。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逃離烏克蘭的難民人數已經超過200萬人。

國際媒體普遍注意到,長期宣稱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爲其外交政策根基的中國政府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一直避免譴責莫斯科的違法暴行,甚至不願將俄軍的行爲定義爲「侵略」,更拒絕參與世界上主要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時,普丁曾赴華與習近平會談,雙方達成「合作無禁區」的協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京一直爲普丁的侵略行動找理由、打圓場,甚至一再指責美國煽風點火、指責美國和北約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是逼迫普丁出手的主因。

習近平昨天與馬克宏和蕭茲視頻峰會時,依然沒有譴責普丁,也沒有指控俄國「侵略」,但是美國之音觀察,習近平「說話的基調似乎有朝中間立場調整的跡象,至少指責美國和北約的措辭有所減少。」

「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習近平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讓北京措手不及,連學生和僑民的撤離工作都沒來得及啓動,而且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反侵略這樣大是大非問題上玩曖昧、兜圈子也讓北京在國際間飽受批評。

甚至有西方媒體報導,普丁訪問北京時,曾把入侵烏克蘭的計劃提前告訴了習近平,而習近平只是要求他不要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開火。這一說法遭到北京的強烈否認,並被北京稱爲虛假消息。

有觀察人士指出,無論普丁是否將入侵烏克蘭的計劃事前透露給習近平,中國政府都是兩頭不討好,處境尷尬。因爲如果普丁的確將入侵計劃事前告訴習近平,而習近平毫不聲張,那他就有侵略者同謀之嫌;如果普丁早已決定入侵烏克蘭,而又對習近平守口如瓶,讓中國一味指責美國和北約煽風點火,以至於戰爭突然爆發讓中國在震驚之餘又難以自圓其說,這至少是對中國、對習近平的不尊重。

普丁揮軍入侵烏克蘭,在烏克蘭軍民的頑強抵抗下,並未取得可以誇耀的「戰果」,反倒是幫普丁打圓場的北京顯得裡外不是人。

「我們要共同支持俄烏和談,推動雙方維護談判勢頭,克服困難談下去,談出結果、談出和平,」習近平說。「我們要呼籲保持最大限度剋制,防止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雖然習近平沒有再指責美國和北約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或煽風點火,但他還是重申反對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習近平說,「有關制裁對全球金融、能源、交通、供應鏈穩定都會造成衝擊,拖累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世界經濟,對各方都不利。」

習近平在與德法領導人的視頻峰會中還表示,中方也樂見歐俄美及北約開展平等對話。不過,美國之音說:「令人不解的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星期一在中國全國人大舉辦的記者會上依然表示,中俄關系發展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兩國人民的友誼堅如磐石,雙方合作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