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被上銬的會不會是醫師?」醫界:幼兒專責醫師計劃需有配套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提供3歲以下幼兒1名專責醫師,負責疫苗注射、篩檢、兒童發展評估等,並在出現疑似兒虐時介入,通報社會安全網。(林周義攝)
1歲幼童遭保母施虐身亡,衛福部15日提出檢討會議結論,其中1項是加強社會安全網、兒童醫療網的合作,政府安置的3歲以下兒童都應指定專責醫師。醫界對此舉表達肯定,但也透露出擔憂,就怕下個被上銬的會是醫師。基層醫師盼讓有資源的大醫院接手安置兒,而大醫院醫師也期盼政府提出更細緻的規劃,解決實際層面會碰到的問題。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提供3歲以下幼兒1名專責醫師,負責疫苗注射、篩檢、兒童發展評估等,並在出現疑似兒虐時介入,通報社會安全網。面對近期的兒虐案,衛福部要求,已由政府安置的3歲以下兒童,不必取得家長同意,衛生局就應指定專責醫師。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過去專責醫師的收案,一定要取得父母同意,單親家庭還得舉證,常被拒於門外。對兒虐的家庭來說,更不可能自曝其短去申請。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歐良修指出,安置兒的監護人是縣市首長,不可能要求首長來簽名,衛福部的做法值得肯定。
「下個被上銬的會不會是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透露,已有醫師在擔憂,現在是社工被上銬,之後會不會變成醫師?衛福部的利益良善,但未來會碰到什麼情況也難以預料。
葉國偉說,理想上,專責醫師可以發現兒虐的蛛絲馬跡,但專責醫師不只要處理安置的小孩,也有一般兒童,萬一哪天沒注意到細節,可能會被大衆怪罪。若家長不肯讓醫師家訪,還得思考能有什麼方法達到早期發現。
對診所來說,也會擔心安全問題。葉國偉表示,診所附近多是醫師認識的病人,不排除施虐者爲了報復,派人到診所找麻煩,因此基層醫師會有心理壓力。而大醫院具有保護傘,較有能力處理這樣的案件,只是如今專科分工細,不見得有時間處理,需要衛福部提出更細緻的規劃。
林應然指出,人力有限的診所,並不像大醫院有法律、社會服務部,診所應處理一般的案件就好,建議衛福部出面,要求大醫院接手安置兒,同時下放一般的兒童給基層診所。另據醫事司規定,專責醫師計劃若自行收案,每案給付500元,指定收案的弱勢、健康高風險族羣則是每案1000元。1000元平均下來,每月僅有80幾元,期盼衛福部提高預算,改善給付條件。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詹前俊則表示,專責醫師計劃行政作業多,每收案1名病人,得花上15~20分鐘寫資料、登錄資料,還要看看有無收案成功。若不改善流程,以有限的人力來說,要收更多孩子也有難度。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有家暴事件請撥打113保護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