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掉眉毛”的魚,在崇明想吃就吃!

近年來,崇明立足獨特地理優勢,大力推進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建設,通過與上海海洋大學密切合作,依託崇明農業科創項目支持,首次以“棚-塘接力”模式養殖長江特色魚類鰻鱺、長吻鮠(鮰魚),並已取得顯著成效。

走進崇明河蟹集團崇東基地的“棚-塘接力”生態養殖區,室內大棚裡,幾十個陸基圓形魚池整齊排開,一大早,工作人員正穿梭其中拉網捕撈,一條條魚兒個大肥美,來回遊弋,翻騰跳躍,十分鮮活。

據瞭解,這些圓形魚池每個約30立方米,配備了先進的循環水系統,能夠模擬自然生態環境,爲魚類提供最佳生長條件。而在室外,一片幾十畝的生態池塘中,水面遼遠開闊,經過棚養的魚類在這裡進行野化提質,以進一步增強其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這些魚類在養殖基地茁壯成長,不僅個頭大小有了顯著提升,而且肉質鮮美、無腥味。預計今年年底首次上市,市民可優先品嚐到“鮮掉眉毛”的美味。

所謂“棚-塘接力”養殖模式,即先在室內大棚的陸基圓形魚池中集約化培育大規格苗種,這一過程被稱爲“棚養”。隨後,這些苗種會被轉移到室外的生態池塘中進行野化提質,即“塘養”。通過這種接力養殖的方式,可實現長江特色魚類的生態高效養殖。在長江大保護十年禁漁的背景下,市民仍能繼續享受長江口特色美味,農業科技先行的魅力由此呈現。

“魚類在棚裡大約培育到2兩左右,標粗完成後放到室外的塘裡進行養殖。”崇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倪國彬說,“此外,這種模式有利於縮短魚類生長週期,可提前半年實現錯峰上市,提升經濟效益。”

據悉,崇明已成功引進包括鰻鱺、長吻鮠等高價值魚類品種,鰻鱺和長吻鮠池塘生態養殖示範面積共70畝。目前,鰻鱺養成規格已達1斤左右,畝產約700公斤;長吻鮠養成規格已達2斤左右,畝產約750公斤。

“棚-塘接力”生態養殖模式的應用,不僅是崇明創建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的縮影,更是崇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該模式通過室內大棚進行苗種標粗,再放養到生態池塘進行養殖,不僅提高了苗種的存活率,也進一步提高魚類的生長速度和產量。在滿足廣大市民對長江特色魚類需求的同時,也爲崇明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崇明還注重養殖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創新研究氣味處理技術,對養殖水體進行微生態調控和干預,有效降低了水體中的土腥味發生率,提高了魚類的生存率和生長速度,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

接下來,崇明將錨定長三角農業硅谷建設目標,繼續深化與上海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大力推進農業科創項目實施落地,加快關鍵技術轉化應用,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通過科技引領和產業升級,形成具有崇明特色的農業科創產業集羣,打造崇明特色科創品牌,樹立農業科技現代化新標杆,推動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楊佳祺;攝影:郭王旖喆

編輯:陸海華

責編:李琳、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