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耗盡,歐洲電池之光熄滅了
3月12日,曾被譽爲“歐洲電池之光”的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正式在瑞典申請破產。Northvolt表示,儘管尋求了所有可用的方案來磋商和實施財務重組,包括在美國進行破產保護重組程序,但仍然無法獲得必要的財務條件繼續運營。
Northvolt成立於2016年,誕生於歐洲想要擺脫對中國動力電池依賴的當口,曾被寄予厚望成爲歐洲電池產業的領軍者。被譽爲歐洲“寧德時代”的Northvolt自然也受到了資本的熱捧,投資方大有來頭,包括貝萊德、高盛、歐洲投資銀行和大衆汽車集團等知名機構和汽車製造商,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但截至2025年1月底,Northvolt旗下9家關聯企業的債務總額已超過80億美元。錢“燒”光了,Northvolt依舊無法規模化地造出好電池。
2020年,風頭正盛的Northvolt和寶馬簽下20億歐元的合同,但因爲Northvolt電芯質量和交付不及時的問題,寶馬在去年6月不得已宣佈撤銷訂單。在寶馬撤單後不久,去年11月,Northvolt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以籌集最多2.45億美元資金自救。該公司原本希望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組,以獲得能夠持續運營的資金,但顯然未能如願。
近年來,全球主要市場都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實現電池的本土化供應,但是事實上歐美地區的鋰離子電池本土化製造遇到了很多困難。彭博新能源財經電池技術及供應鏈分析師史家琰在去年底的一次峰會上表示,歐洲和北美的鋰離子電池本土化製造遇到了很多困難,目前總計有759GWh的產能已經明確要被取消、延期或者減小規模,其中歐洲地區超過了600GWh。
除Northvolt之外,從2023年開始,多家歐洲電池企業宣告破產,包括Britishvolt、AMTE Power等。
對於歐洲電池製造商爲何無法生產出好的產品的問題,今年9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表示,這是因爲他們面臨三大挑戰:設計、工藝流程及設備的不足。
除此之外,曾毓羣還提到了人才培養和生產思路這兩個因素。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願意學習電化學專業的學生人數更多,培養了大量相關人才。而歐美國家的學生更傾向於進修金融以及半導體等專業。
而在生產思路上,曾毓羣認爲歐洲電池製造商在擴大生產規模時遇到困難主要是因爲在設計、流程和設備方面尚有不足。他舉例稱,如果製造商不理解電池的電化學原理和副反應,他們在設計時就無法預見未來的風險。這導致小規模測試時表現良好的產品,在擴大生產規模後會遇到利用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問題。
當下,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以中國企業爲主導。根據SNE Research公佈的2024年全球動力電池銷售數據,2024年,中國廠商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至67.1%,與2023年的63.4%相比,提升了3.7個百分比,其中,市佔率在2024年進一步提升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包括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國軒高科(002074)、欣旺達(300207)。
與此同時,中國廠商還在加快在海外擴建產能的步伐。去年12月,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集團宣佈,雙方將各持股50%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在西班牙薩拉戈薩建設一座大型磷酸鐵鋰電池工廠,總投資高達41億歐元。除此之外,寧德時代在德國和匈牙利新建的兩座工廠已投入運營。
除寧德時代外,遠景動力、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億緯鋰能(300014)都已在歐洲佈局動力電池產能,主要集中在德國、匈牙利等國家,這些工廠的建設不僅能夠滿足歐洲本土化生產的需求,也幫助中國電池廠商進一步融入全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