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公益記:“小海豚計劃”點燃鄉村困境兒童的夢想

(原標題:險企公益記:“小海豚計劃”點燃鄉村困境兒童的夢想)

真正的平等是夢想的平等。

剛剛過去的7月正值2020年由於疫情延遲的高考季,一個個高中的喜訊在飛傳,空氣裡都是憧憬的味道,尤其對於貧困地區的孩子,那是夢想和希望的新開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尤其刷屏,159人高考150人上本科線……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

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其實,走出滇西,這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大山深處困境學齡兒童的幫扶故事仍在他處繼續。

01、以愛之名,點燃鄉村困境兒童的夢想

人都是有夢想的,有時需要的只是小小的花火把它點燃。可點燃農村千萬困境兒童的夢,又能是誰呢?

故事①

“我有個伯伯在貴陽”

“陳伯伯會經常給我打電話,還寄給我一些學習用品,讓我努力學習。”貴州黨固小學6年級的王小慧時常在衆人面前念起“陳伯伯”。

在3歲和6歲時,王小慧父母相繼因故去世,留下她和弟弟、奶奶相依爲命。在別的孩子都還在和父母撒嬌的年齡,小慧已經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家務活。

幸運的是,2017年5月26日,愛心志願者陳健開始結對幫扶這位自幼失怙的女孩。學雜費和書本費,陳健替他們交。逢年過節,陳健會寄一些禮物、文具、零花錢等。對小慧的生日,“陳伯伯”從未忘記,總會給她寄一份禮物,帶來一份驚喜。

讓人感動的是,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視如己出的愛護,在陳健2019年退休以後,依然延續着。

幾年來,小慧的變化,陳健看在眼裡。成績起初在班裡墊底,現在提升到前十名。最讓陳健開心的是,她原來有些自卑、內向、膽小,現在變得開朗自信多了,在學校裡也敢常常上臺發言了。

談及自己最大的心願,小慧說:“我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故事②

“我們終於能夠結伴搭乘校車”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裡,看見紅的花呀看見綠的草……”

隨着歡快的歌聲,一輛黃色的中巴車駛進了學校,這是今年疫情後復課,遼寧彰武的雙胞胎姐妹王晴和王園第一次一起開心地坐校車上學。

兩年前,父親因車禍不幸去世,媽媽患有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和腰脫。從家到學校走路要1個多小時,每人每年1500元的校車費,讓這個貧病交困的家庭東拼西湊好幾個月,才勉強交出一人的費用,姐妹倆只能輪流坐校車。

2019年6月,一張校車款捐贈海報貼到了學校公告牆上,當愛心志願者把把校車卡交給王晴和王園那刻,兩姐妹緊緊擁抱着跳了起來。

故事③

“爸爸媽媽不要出去,在家裡多陪陪我”

“爸爸媽媽不要出去,在家裡多陪陪我”——這是6歲小朋友劉小宇的小小心願。

江西鷹潭春濤鎮的劉小宇在家裡排行老二,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兄弟倆的爺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年邁的奶奶獨自照顧爺爺和他們。小宇不到1歲時,父母就去外地打工了,每年只在春節回來一次,相處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

對於天下父母而言,誰都不願意經歷骨肉分離。“孩子,我若抱磚,便不能抱你,我若抱你,便不能養你”,這是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的殘酷現實。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2019年8月9日,一束小小的光把小宇的夢想照進現實。在愛心志願者的陪同下,他和哥哥一起坐飛機來到父母工作的城市與爸爸媽媽團聚。

在深圳機場,當小宇奔跑着撲向父母懷中的那一刻,隨行的志願者們也不禁熱淚盈眶。這一束光,也喚起了小宇父母迴歸家庭的決心:“最多在外做一年,我們就爭取其中一人能夠回去照顧他們。”

故事④

愛的“種子”在萌發

還有10天,暑假就要過去了。

14歲男孩程小平偷偷許了個願,下學期要考進班級前五名。半年前,那時的程小平一門心思想要離開學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這個內向的男孩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

2018年開春,程小平的父親得了腦膜炎,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終還是不幸去世,這讓年幼的程小平悲痛不已,而更爲致命的是,作爲家裡唯一的壯勞力,父親的離去令這個飽受貧窮和疾病折磨的不幸家庭變得更爲窘迫。

程小平的爺爺常年患有慢性病,父親治病借了5萬元外債,家裡因爲沒錢買種子,開春了田地不得不全部撂荒,一家人的口糧也沒了着落,所有的負擔都落在程小平媽媽一個人身上。

“我不想上學了,我想留在家裡幫你幹活,還能照顧爺爺。”程小平對媽媽說,但是母親拒絕了他的請求:“不讀書,你永遠走不出農村,更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家裡的情況時不時出現在他腦海裡,每當放學回家,他都會先幫媽媽做家務,或者照顧臥牀養病的爺爺,沒有心思也沒有精力去思考學業,成績出現明顯下滑。

一個月後,結對幫扶的志願者不光給程小平送來了愛心用品,還將2000元的“種子款”贈給他家。從此,這個14歲的大男孩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於即將到來的新學期,程小平信心滿滿。

……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腹地,還有着無數像故事中一樣的困境兒童,他們的心願很小,或許就是吃飽穿暖,或許還有溫暖陪伴,但他們也有大大的夢想,有時小小的火花就能將其點燃。

據悉,故事中的4位主人公都是來自“小海豚計劃”的幫扶對象,這一公益項目於2013年由富德生命人壽發起。

“如果大家都能伸出手,給予一份綿薄的關愛,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的命運。”志願者陳健如是感慨。

02、8年公益堅守,“小海豚計劃”惠及7.8萬名兒童

時間追溯到2013年……

富德生命人壽向深圳市特殊兒童干預中心捐贈了100萬元,用於校舍翻新和設備升級,並從一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影片《海洋天堂》中獲得命名的靈感,“小海豚計劃”由此開啓了暖心公益之旅。富德生命人壽以此爲契機,將“小海豚計劃”列爲其長期的可持續的公益項目。

8年間,在做強保險主業的同時,“小海豚計劃”以富德生命人壽的深圳總部爲中心、以35家分公司爲觸角,每年通過物資捐助、保險保障、心理幫扶的多樣化組合形式,爲5—12歲受助孩童送去關愛。

“小海豚計劃”公益軌跡

2013年,“小海豚計劃”正式啓動,確定了“關愛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宗旨;

2014年,“小海豚計劃”的公益足跡從深圳延伸至全國;

2015年,“小海豚計劃”的關愛對象從特殊兒童擴展至健康兒童羣體;

2017年,“小海豚計劃”推出“物資扶貧+保險扶貧+心理扶貧”模式;

2019年,“小海豚計劃”推出“讓愛團圓”活動,資助112名留守兒童前往大城市與父母團聚;

2020年,“小海豚計劃”建立了線上幫扶平臺,廣泛發動志願者一對一幫扶困境兒童;設立了“春芽助學”子項目,向貧困學校的師生捐贈圖書及部分學習用品;推出“愛的留聲機”活動,邀請200名留守兒童及其父母、抗疫英雄、愛心志願者爲愛傳聲;升級贈險產品,把保險責任擴展至新冠肺炎……

“在孩子5—12歲這個年齡段,希望通過‘小海豚計劃’項目讓大家瞭解到困境兒童的現狀,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愛心接力中來。”富德生命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海豚計劃”受益兒童超7.8萬人,其中包括4.43萬名貧困留守兒童,累計捐贈1000萬元愛心物資,爲超過3.1萬名兒童捐贈總保額超12億元的保障,賠付16起贈險理賠案件。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小海豚計劃”的幫扶行動並非行業的大手筆,捐款捐物金額不是最大最多,聲勢氛圍也不是最響最亮,但正如其“海豚”特徵,這些撫慰人心的“小確幸”更能引起共振、迴音。正是在這股公益的感召下,富德生命人壽員工、一線隊伍、愛心客戶紛紛主動自願加入愛心大潮,成爲“小海豚計劃”志願者。

03、保險公益多路徑實踐

長期以來,保險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國家戰略,一方面通過主業發力,利用定製的保險產品來助力扶貧,例如大病保險、農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扶貧保”,都屬於精準扶貧的產品;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多種多樣的公益舉動來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從保險的本源看,“愛與責任”與生俱來,和公益的本質高度契合。愛與責任並舉,兩者都堅守着一個相通的原則,就是讓人們都能夠平等的、有尊嚴的、有質量的生活,不致因爲天災人禍而發生改變。

目前,保險業在社會責任實踐活動中,做了大量紮實的工作。一方面有令市場震撼的大手筆公益工程。例如中國人壽、中國人保設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平安啓動的“三村建設工程”,另一方面也有宣傳保險身邊人、身邊事,直指人心、形成共鳴、撫慰人心的小確幸。例如華泰保險的“小小鉛筆”,富德生命人壽“小海豚計劃”。

消費者是一個個小個體,要靠具體的小事件聯繫起來,才能感同身受,對保險業進行畫像。要具體到案例,具體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講真實生動、甚至驚心動魄的故事,才能產生信任。

保險的一張張保單終究是要走入千家萬戶的,真正保障億萬家庭。保險從業者的追求和幸福,就是給消費者和保戶帶去幸福,扶危濟困的榮耀,共赴險難的決心,也是保險給社會大衆帶來的“獲得感”。

未來,企業間的競爭,是在戰略高度上的一場有關社會責任的競爭。全行業合力做好保險公益保險品牌這篇大文章,“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行業品牌將會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