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制養生茶飲發展報告2024》發佈,賽道迎來爆發期
伴隨消費者健康意識日益增強,養生茶飲熱度開始持續上升。
本文轉載自紅餐智庫(ID:hongcanzk),作者:紅餐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中藥版的酸梅湯走紅社交平臺,中國風濃郁的“養生茶飲”在年輕消費者羣體間快速風靡。人蔘、決明子、枸杞、黃芪、金銀花、桑葚、甘草、茯苓等藥食同源食材成爲茶飲產品中的“常客”,現制養生茶飲正成爲茶飲賽道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細分領域。
當下,現制養生茶飲的發展現狀如何?消費者對於現制養生茶飲的消費態度如何?爲了探尋這些問題,紅餐產業研究院發佈了《現制養生茶飲發展報告2024》。以下爲報告的部分內容展示。
01.
養生風颳進茶飲賽道,
現制養生茶飲進入快速發展期
隨着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復興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餐飲各賽道紛紛掀起養生熱潮,市場上出現了衆多中藥奶茶、中藥咖啡、中藥麪包、中藥冰淇淋、中式養生水、草本藥膳等養生類產品,其中,養生類茶飲產品尤爲突出。
一方面,零售電商渠道上諸如薏米水、桂圓水、紅豆水等與養生相關的茶飲料銷售額在快速增長。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4年5—9月,主流電商平臺的中式養生水月銷售額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而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中式養生水總銷售額超過3億元,同比增長46.1%。
另一方面,不少現製茶飲門店推出了含藥食同源的茶飲產品,甚至涌現了一批主打養生茶飲的品牌。紅餐大數據顯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在現製茶飲樣本品牌的上新產品中,含藥食同源食材的產品佔比爲16.5%;截至2024年11月,全國現制養生茶飲門店數超過了六千家,比2023年底翻了一倍。紅餐產業研究院預估,2024年現制養生茶飲賽道市場規模約百億元,同比增長113%。
(1)三大因素助推養生茶飲熱度高漲,相關企業註冊量同比增510%
紅餐產業研究院梳理髮現,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養生茶飲在各大媒體和平臺上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搜索指數持續上升,並在秋冬季節形成多個波峰。截至2024年11月,“養生茶”話題在抖音平臺的播放量已超過63億次,小紅書平臺上“烏梅湯2.0”相關的筆記數已超過29萬篇。
與此同時,養生茶飲賽道也吸引了不少創業者。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國養生茶飲相關的企業註冊量是去年同期的6.1倍,養生茶飲相關的企業存量同比增長44.4%。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研究分析,現制養生茶飲賽道熱度高漲主要與三大驅動因素有關。第一,政策支持給現制養生茶飲賽道帶來了發展機遇。第二,Z世代對於養生的需求日益高漲。第三,在市場競爭及資本的助推下,更細分的養生茶飲受到青睞。
(2)四類入局者佈局現制養生茶飲,中醫跨界成趨勢
縱觀整個現制養生茶飲賽道,主要有四類入局者,分別是:現制養生茶飲專門店、現製茶飲品牌、中醫院/中醫館以及其他賽道品牌。
其中,現制養生茶飲專門店不乏中醫藥企業跨界,比如陸藜·開了個方子是江蘇百黎堂中醫館旗下子品牌;知嘛健康是北京同仁堂旗下子品牌;涵春茶肆隸屬於上海國藥老字號童涵春堂;一方四季則是由中國中藥、國藥集團和一方製藥聯合打造的子品牌。
此外,不少中醫院/中醫館也推出了中藥養生茶產品,不僅推出了不同功效的養生配方,甚至還在醫院旁邊開設茶飲店。與此同時,諸多現製茶飲品牌也緊跟養生趨勢,推出了含有養生食材/藥食同源的產品。其他諸如甜品甜點、麪包烘焙等賽道也有一些品牌推出了養生茶飲產品。
(3)華東和華南地區的現制養生茶飲門店數較多,廣東人最愛養生
從區域分佈來看,華東和華南地區的現制養生茶飲門店數佔比最高,分別是33.9%和24.8%;華北和西南地區的門店數佔比也均超過了10%。具體到省級行政區,廣東、山東和江蘇的現制養生茶飲門店數佔據了前三,門店數佔比分別爲16.9%、7.4%和6.3%。
從線級城市分佈來看,三線城市的現制養生茶飲門店數佔比最高,爲21.4%。其次是二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門店數佔比分別爲19.3%和17.7%。具體到城市,上海、廣州、北京、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門店數佔據了前四位。
(4)品牌門店規模多在百家以下,人均消費均值高於現製茶飲大盤
近年,現制養生茶飲賽道已有不少品牌跑出了一定規模。例如,創立於2018年的暖燕·女生大姨媽伴侶已在全國開出了500餘家門店;創立於2023年的陸藜·開了個方子堅持“以方入茶、以茶養人”理念,目前其全國門店數超過了160家;創立於2020年的荷田水鋪和青楠五味茶,目前其門店數分別爲90餘家和70餘家。不過,大部分現制養生茶飲品牌都創立於2020年以後,門店數多在100家以下。
從人均消費分佈來看,現制養生茶飲的人均消費均值高於現製茶飲大盤。由於現制養生茶飲添加了諸多養生食材,且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能給消費者提供更高的價值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現製茶飲的價格帶。
02.
產品凸顯健康屬性與功能屬性,
門店裝修以新中式風格爲主
紅餐產業研究院觀察,現制養生茶飲品牌在產品、門店裝修風格、品牌傳播、渠道拓展等方面均展現出了較爲鮮明的特徵。
(1)以藥食同源爲特色,突出產品的健康屬性與功能屬性
在產品方面,現制養生茶飲品牌多以藥食同源食材爲原材料的特色產品爲主打,同時在產品名稱或分類上標註較爲醒目的調理/養生功能,突出產品的健康屬性與功能屬性。部分品牌則主打更細分的功能性產品,如暖燕·女生大姨媽伴侶、瑞燕姨媽熱飲等品牌主打女生生理期的暖身產品。
此外,這些現制養生茶飲品牌的小料也與市場上常規的茶飲店不同,它們選擇諸如銀耳、桃膠、米布丁、豆酪、芋泥、人蔘古方凍、燕麥、薏米、紅豆、枇杷凍、芡實凍等食材作爲小料,頗具健康養生屬性。
在產品結構上,爲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衆多現制養生茶飲品牌不僅加入了常規奶茶、果茶和植物飲品等產品,還引入了咖啡、甜品、麪包烘焙、小吃等產品,構建了更加豐富的產品結構。
(2)門店裝修以新中式風格爲主,着重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
從門店裝修風格來看,現制養生茶飲品牌的門店以近年茶飲賽道較爲流行的新中式風格爲主,這種風格主題與以藥食同源爲特色的產品相得益彰,凸顯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很多品牌在門店內還設有藥食同源展示區,並通過現煮現熬的方式,進一步強調了其產品的健康屬性和價值感。
(3)品牌傳播重視融入傳統文化與養生理念,以擴大消費羣體
爲了吸引新的消費者和提高消費者粘性,現制養生茶飲品牌採取了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傳播策略,包括直播、短視頻/短劇、聯名以及各種線下活動等形式。在傳播內容上,很多品牌都十分重視傳統文化與養生理念的融入,以擴大消費羣體。
(4)現制養生茶飲品牌推出零售產品,拓寬發展邊界
部分現制養生茶飲品牌憑藉中醫藥企業或中藥館的品牌背書、較強的供應鏈能力以及產品研發實力,成功將產品線拓展至零售渠道。它們推出了瓶裝飲料、袋泡茶包、固體沖劑、藥食同源原材料、伴手禮、小零食等多樣化的零售產品。這些零售的產品不僅豐富了品牌的產品種類,爲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更拓寬了品牌的市場邊界和發展空間。
03.
五成消費者每週至少購買1杯養生茶飲
健康性與功能性是主要動機
在市場消費端,消費者對養生茶飲表現出了較高的需求。據紅餐產業研究院“新中式消費調研”,91.3%的受訪者在2023年購買過中式養生產品。其中,購買過養生茶飲的消費者佔比最高,達62.3%。
現制養生茶飲消費者以女性、年輕羣體爲主。紅餐產業研究院“現制養生茶飲消費調研”顯示,購買過現制養生茶飲的消費者中,63.8%的受訪者爲女性;從年齡分佈來看,18~35歲的年輕羣體佔比爲67.6%。
從購買頻率來看,50.2%的消費者每週至少購買1杯現制養生茶飲,其中,平均每週購買1杯的消費者佔比最高,爲26.8%。
對於產品單價,選擇購買10~15元價格區間的消費者佔比最高,爲30.3%;其次是15~20元價格區間,佔比爲20.5%;20~25元、25~30元、30~35元價格區間也均有一定的分佈。
消費者選擇購買現制養生茶飲的動機較爲多元,比普通茶飲更健康和有一定的養生功能是多數消費者選擇現制養生茶飲的原因,佔比分別爲56.9%和53.4%;口感獨特和好奇嚐鮮也有較高的佔比,分別爲45.8%和42.1%。
對於消費者關注的養生功能方面,清熱降火、緩解疲勞、益氣補血的關注度最高,佔比分別爲58.3%、53.4%和47.6%;潤肺化痰、美容養顏、提高免疫力、減肥祛溼、促進腸胃消化、安神助眠等功能也有一定的關注度。
儘管消費者對現制養生茶飲表現出了較高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消費顧慮。比如,69.1%的消費者擔心口感不好,怕踩雷;61.3%的消費不確定養生茶飲是否適合自身體質;56.4%的消費者擔心長期飲用有副作用;還有一些消費者擔心產品中的茶飲食材太多,不夠養生以及性價比不高、食品安全問題等。
在消費者看來,現制養生茶飲還有諸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其中,認爲口感方面、產品試喝、養生產品的豐富度三個方面需要改進的消費者佔比最高,分別爲57.2%、48.6%和43.5%;公開食材成分/配料表、適合體質/養生功效標識、熱飲產品的溫度、茶包類產品的價值感等方面的選項也有一定的佔比。
結 語
當前,現制養生茶飲憑藉健康性與功能性在餐飲市場中異軍突起,但賽道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且處於無序競爭的狀態。因此,相關從業者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產品口感需進一步改善;市場教育有待普及;食品安全問題成隱憂。
爲了促進現制養生茶飲賽道的健康發展,紅餐產業研究院爲現制養生茶飲相關的從業者提出三大建議:加強市場教育;尋求差異化;加大專業人才培養。
爲了讓餐飲從業者更詳細地瞭解現制養生茶飲的發展情況,紅餐產業研究院推出了《現制養生茶飲發展報告2024》電子版,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限時獲取!
獲取方式:在“紅餐智庫”微信公衆號後臺,發送“養生茶飲”,即可獲取全文版。
欲瞭解餐飲行業更多的深度內容,推薦購買《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4》,該書正在火熱搶購中!
購買方式: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