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低價船訂單出清 中國船舶盈利能力將逐步釋放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樑梟
2024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繼續穩步增長,國際市場份額均位居世界第一。當前,在運力週期性更替、行業綠色變革的持續驅動下,造船市場需求延續旺盛態勢,批量訂單持續釋放。
作爲國內造船行業的領跑者,中國船舶(SH600150,股價36.44元,市值1630億元)目前在手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8年,所屬各船廠產能已接近滿負荷運行。
12月20日,公司方面接受記者採訪表示,近年來,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業務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技術質量和產品結構優勢越發體現,佔據了穩固的市場地位。隨着相對低價船訂單的出清,公司在本輪週期中的盈利能力增長將逐步釋放。
中高端船型佔比超70%
今年以來,新造船市場迎來“超級週期”,訂單潮涌現,船臺稀缺,新造船價格高企,增長已從市場驅動轉向綠色更新需求。
記者瞭解到,公司旗下各船廠會根據市場需求,通過分工協作、差異競爭。近年來,公司重點瞄準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大型郵輪、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豪華客滾船、極地運輸船、汽車運輸船等中高端產品領域,對標世界一流水平。
在公司看來,國際船舶市場是充分競爭、隨行就市的市場,需要充分研判國際船海市場形勢,做精做優品牌船型,爭取批量化優質訂單,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以艘數計,公司新接訂單中,綠色船型佔比超50%,中高端船型佔比超70%。
隨着全球造船市場週期啓動,中高端船型成爲主流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國船舶持續優化造船能力和主建船型佈局,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使得產業升級取得一定成效。
積極尋求外延式機會
造船業既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是關聯行業非常多的產業,我國造船業在技術儲備、技術工人儲備,以及鋼材等原材料,動力等船用配套方面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這推動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
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兩家千億元市值船企啓動資產重組,中國船舶擬吸收合併中國重工,目前公司正在穩步推進相關盡職調查、審計、估值等各項工作。
根據兩家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報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訂單規模爲31359.6萬載重噸,其中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合計手持訂單超過5000萬載重噸。本次重組完成後,公司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等競爭優勢更加突出。
就未來市場研判,公司方面認爲,一方面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速度加快,以能源運輸爲主的海運貿易格局重構,全球優質造船產能供給趨緊,對新造船市場形成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亦受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地緣政治等因素交織影響,當前航運造船市場面臨的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也有所提升。
對此,公司方面表示,根據手持訂單,公司將狠抓生產管理,確保產品交付。在資本開支方面,一是加強造船項目管理,抓實生產管控,加快生產糾偏,強化計劃執行。二是發揮批量船建造優勢,提升集裝箱船、客滾船、PCTC(純汽車和卡車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效率,達成快速連續交付,鞏固領先地位。三是要加大資源統籌力度,提高資源週轉率。下一步,中國船舶也將積極尋求外延式機會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公司效益。
(免責聲明:本版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