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字招牌”依舊閃亮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8月09日 第 04 版)
矗立在香港中環的雕像“雲端”,以武術對壘表達着超越自己的中國哲學。去年3月,其創作者任哲成功申請香港“高才通”計劃。“香港是中國最好的對外交流窗口。”他說。
任哲是衆多新來港人才之一。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的香港,各項人才計劃從2022年底至今年6月底共獲申請逾32萬宗,批出近20萬宗。
香港交易所,巨型屏幕滾動顯示2000餘家上市公司股價;葵涌貨櫃碼頭,運輸船隻往來穿梭,年處理能力超2000萬個標準箱;香港會展中心,人流絡繹不絕,100多項展覽去年聯翩而至……積極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潮的香港,不斷擦亮一張張“金字招牌”,吸引八方來客,釋放無盡機遇。
成色更足
獨特優勢持續鞏固
一年多前,剛剛履新的法國Egis集團亞洲首席執行官馬蒂厄·克羅爾飛抵香港國際機場。僅用20多分鐘,他完成各項流程,從機艙門到達地鐵站。
這座連繫全球200多個航點的機場,以其快捷高效爲克羅爾留下深刻印象。機場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由Egis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其中包括建設中的第三跑道系統項目,預計全面啓用後將提升年客運量至1.2億人次。
工程諮詢和運營集團Egis深耕香港多年,2021年更在港成立亞洲總部。克羅爾細數原因:透明公正的稅制和法律體系、衆多高質量工程人才、聯結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門戶……
“我們的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都在向香港集聚。”克羅爾說,要想參與行業在亞洲的發展,就要來香港。
香港是Egis的全球“新質生產力中心”。在維多利亞港畔的地區總部裡,衆多建築師和工程師向世界各地的項目輸出高質量服務。
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來自海內外的衆多公司共同構成壯麗的城市天際線。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共有約144萬家本地公司及約1.5萬家非本地公司。
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說,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繼續是全球最開放經濟體之一,衆多外資企業對香港充滿信心,未來特區政府會着力保持現有市場、加速拓展新興市場。
作爲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香港在一代代人的奮鬥中形成獨特地位和優勢。近年來克服種種挑戰後,社會各界砥礪奮進,在大步邁向由治及興新徵程中持續鞏固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銀行、債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作爲國際貿易中心,有逾16萬家貿易公司,去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逾8萬億港元;作爲國際航運中心,各港口每週約300班國際貨櫃班輪來往全球近500處目的地……一張張“金字招牌”歷久彌新,展現着“香港老字號”的生命力。
亮色更顯
新興動能加速壯大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匯聚200多個場景的全球首個工業多模態大模型發佈,促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工業製造。它的開發者是“港產獨角獸”企業思謀科技。
在沙田海濱,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園毗鄰而居,打造產學研結合的創科生態圈。2019年,計算機視覺專家賈佳亞從學校走進園區,依託研究成果創辦起這家智能製造企業。
背靠深度融合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成立之初就在深圳前海開設了工廠,5年來產值每年翻一番,產品服務於空客、特斯拉等近300家頭部公司。
“香港是初創企業的孵化溫牀,社會有充分的意願培育新科技。”賈佳亞說。近期,企業獲特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筆投資,雙方將加強產業化落地合作。
在賈佳亞看來,企業的“香港基因”意味着面向國際,不斷突破侷限、迭代升級。他計劃在港創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並通過建立智慧工廠助力香港加速新型工業化。
放眼香港,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社會各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改革推動創新。
香港科技園中央矗立的巨大蛋形建築寓意“創科企業孵化器”。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匯聚14000餘名人才、1800餘間公司。《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到2032年香港要“基本建成具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在西九文化區,約40公頃內有10多個文藝場所,包括創新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匯聚全球現當代藝術精品的M+博物館……文化基建目不暇接、文藝節目精彩紛呈,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
吸引全球人才提升競爭力水平、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新引擎、打造“盛事之都”提振經濟活力……各行各業拓展新思維、探索新路徑、開創新局面,一個個新增長點爲香港“金字招牌”更添亮色,熠熠生輝。
底色更濃
爲深化改革貢獻力量
今年4月,成立於南京的人工智能公司“出門問問”登陸港交所主板。
作爲聯席保薦人之一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專業服務中,瞭解到企業的融資需求,隨後經分析研判,助其選定香港爲上市地。該項目得到市場青睞,香港公開發行獲117.39倍超額認購。
“香港發達的資本市場、包容的上市制度、成熟多元的全球投資者羣體,都有助於新興行業融資發展。”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負責人許佳介紹,企業在港上市後不僅獲得業內外更多關注,還能與資本市場“無縫對接”。
在港經營20餘年,中金國際始終助力內地與國際資本對接。“近期,尋求出海的企業數量更多、類型更豐富、目的地更多樣,需要豐富的國際化金融服務,香港無疑是最好的平臺。”許佳說。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香港從“超級聯繫人”邁向“超級增值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港上市內地公司市值佔比超70%、內地約2/3對內對外直接投資經由香港……
隨着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積極把握機遇、貢獻力量,參與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圖景。
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中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已同約60家來自9個經濟體的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這一區域未來將成爲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橋樑。
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東風,香港不斷密切對外經貿聯繫,2017年到2022年間共建國家在港地區總部由83家增至168家。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第三次訪問東盟多國,爲香港開拓商機。
李家超說,香港已經迎來由治及興的最佳發展時機,更搭上了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車。要發揮好作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角色,開創新機遇,增加新動能。
一張張“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亮色更顯、底色更濃,香港前景一片光明。
(據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褚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