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招商局獲勝人福醫藥控制權博弈,當代集團重整再進一步

“其他資本方還是做了很多工作,(都)想接手(執掌人福醫藥),最後卻是招商方面勝出。”1月16日,接近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當代集團)重整工作的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1月15日,國內麻醉鎮痛藥龍頭人福醫藥(600079.SH)公告稱,控股股東當代集團與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局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招商創科)簽署協議,招商創科投資118億元,合計控制當代集團持有的人福醫藥23.70%股票的表決權,成爲第一大股東。

自2024年9月底,當代集團被法院裁定重整以來,圍繞人福醫藥控制權歸屬引發各方猜測,多個地方國資和央企介入,坊間傳聞華潤和國藥也參與競爭,如今靴子終於落地。

不過,當代集團重整計劃仍存不確定性,後續需經債權人會議、出資人組會議審議以及法院批准。“公司控股股東相關重整方案的正式實施,將以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准爲前提,重整投資人相關義務的履行,也將以屆時經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計劃爲準,重整完成後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或將發生變更。”人福醫藥稱。

招商“黑馬”勝出

“(如果)華潤、國藥進入,可能會對人福醫藥的‘動靜’較大,二者均有(競爭力)比較強的醫藥類業務及資產,後續涉及到產品線整合、人員整合,對人福醫藥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談及爲何招商方面“勝出”,上述知情人士稱。

截至2024年9月24日,當代集團持有人福醫藥約3.8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3.70%,且全部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若以最近人福醫藥的股價22元計算,當代集團所持的人福醫藥股權市值超過85億元。而這次招商方面參與當代集團重整,投資總額達118億元。

儘管當代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核心資產人福醫藥業績卻依然“可圈可點”。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人福醫藥實現營收191.43億元,同比增長5.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15.21億元,同比增長1.21%。

“人福醫藥(業務)板塊較大,一旦進行大規模調整,會涉及到人員的分流,‘動靜’可能會更大,阻力也更大一些。再者,人福產業板塊較強,在麻醉藥品等專科線上,銷售隊伍較強。”上述知情人士稱。

據人福醫藥2023年報,主要子公司在職員工的數量達17118人,其中生產人員達4509人,銷售人員達6719人,技術人員達3884人。

具體產品線方面,人福醫藥系國內麻醉藥市場領導者。據西南證券統計,人福醫藥的阿芬太尼和氫嗎啡酮市佔率均爲100%;枸櫞酸舒芬太尼市佔率由2014年的82.5%逐漸提高至2021年的98%;此外,瑞芬太尼市佔率始終保持近90%,納布啡市佔率超96%,芬太尼市佔率始終維持在98%左右。

近年來,在呼吸道疾病用藥需求下降的情況下,人福醫藥的葛店人福持續拓展高端原輔料業務,新疆維藥加快拓展疆外市場,經營業績均保持穩步增長。

而華潤醫藥和國藥在醫藥板塊均有佈局,無論是醫藥流通,還是醫藥製造,均有較強的業務線。

在債務重整計劃中,人福醫藥控制權能“賣個好價錢”,同時能給予自身化解債務帶來幫助,是處於特殊時期的當代集團迫切希望看到的。

“當代集團(320多億元)的負債總額高於招商科創此次投資的118億元,化債的部分缺口還比較大,(關鍵還是要)看哪一家更有優勢,比如央企的背景和資源,除此以外,能否得到湖北本地以及產投方的認可(也很重要)。”上述知情人士稱。

招商局由國務院直接持股100%,據公司官網,招商局是一家業務多元的綜合企業,主要業務集中於交通物流、綜合金融、地產園區、科創產業,當前正推進“第三次創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

“招商(方面)最後勝出的原因是,在(推進當代集團)化債方面,更有優勢。”上述知情人士稱,招商局集團在港口、銀行、證券等金融業務方面優勢“見長”,而在醫藥、科創類業務方面仍有加強空間,所以這次(彼此合作的)機會更大一些。

據公開資料顯示,招商局集團旗下擁有招商局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健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已投資佈局天津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個產業項目。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招商方面對於醫藥細分領域的專業人才稀缺,人福醫藥管理團隊穩定,(未來會)有一個過渡的穩定(發展)期。”

重整持續推進

當代集團由昔日的湖北富豪艾路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立,曾一度發展壯大成一家大型民營產業集團,產業版圖橫跨醫藥、文化、教育、體育、房地產及旅遊產業,巔峰時期曾建立了資本市場的“當代系”。

當代集團旗下曾一度掌控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人福醫藥、三特索道(002159.SZ),當代明誠(600136.SH)和天風證券(601162.SH)。截至2020年9月30日,當代集團資產總額逾1000億元。

然而,受外部市場環境變化以及自身高槓杆擴張等因素影響,當代集團於2022年4月出現債務風險,之後旗下上市公司陸續被湖北省內國資接盤。

2023年,當代明誠引入湖北聯投旗下城市運營公司成爲第一大股東;三特索道控股股東最終變爲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實際控制人變更爲武漢東湖開發區管委會。

近年來,因資金鍊斷裂,當代集團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截至2024年9月,當代集團涉及訴訟及仲裁共161起,標的金額合計約達323.30億元。

“此次重整投資協議的簽署,標誌着當代集團重整工作邁出關鍵一步。”據當代集團相關人士介紹,當代集團將以招商創科爲重整投資人並按照重整投資協議確定的投資條款制訂重整計劃(草案),並提交給武漢中院和債權人會議,由債權人會議表決。

據瞭解,除了人福醫藥之外,當代集團資產體量較大,業務條線及債權債務關係複雜。據ST明誠披露,當代集團一致行動人武漢新星漢宜化工有限公司所持的公司7004.16萬股被凍結/標記股份。另外,據天眼查工商資料,當代集團投資的武漢當代通訊公司等企業均有股權被凍結。

好在目前,當代集團的資產解封仍在持續進行。2024年12月,在《企業破產法》的框架下,由武漢中院統籌、各地法院支持,當代集團破產管理人大力推進包括人福醫藥股權在內的當代集團旗下資產的查封凍結解除工作,爲後續促進當代集團資產盤活和運作逐步掃清障礙。

12月26日,人福醫藥稱,收到當代集團的告知函,獲悉因合同糾紛,當代集團所持公司合計478.91萬股於2022年6月被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凍結,“近日,被凍結的合計478.91萬股股份被法院解除輪候凍結。”

1月14日,當代集團重整管理人對外發布《當代集團重整案服務信託受託人招募公告》稱,爲保證當代集團資產價值最大化,提高債權清償率,依法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當代集團管理人擬在重整計劃中引入信託計劃。

1月15日,當代集團管理人對外表示,後續,當代集團將以招商創科爲重整投資人,在管理人的指導下按照《重整投資協議》確定的投資條款製作重整計劃(草案)。

根據當代集團管理人於2025年1月12日發佈的《當代集團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公告》,當代集團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將於2025年1月27日召開。會上,當代集團管理人將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說明,債權人表決重整計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