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營喊話 陸釋兩岸和緩訊號

2015年衆所矚目的「馬習會」在新加坡登場,馬英九總統(左前)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前)會談。(黃世麒攝)

大陸傳出6日將舉辦「馬習會」5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而會議選在美國大選後,時間點令人玩味,除牽動美中臺關係,更可能左右未來兩岸關係走向。舉辦相關會議,一方面有中共涉臺系統藉由紀念「馬習會」自我肯定對臺政策路線的意義,另一方面則在向外界宣示中共對臺和平統一路線不變,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之爲向小英總統釋放兩岸和緩的訊號。

此次美國大選激烈程度史上罕見,選前兩黨總統候選人高舉反中大旗、大打「臺灣牌」,攪亂美中臺三方關係一池春水後,選後三角關係乃至兩岸關係如何變化,各方關注。而北京在美國大選後,舉辦高層級的涉臺活動,並可能借機釋出最新的對臺決策訊息,背後意義不可輕忽。

2015年「馬習會」是兩岸分治66年,兩岸現任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歷史意義無須多言。當前陸美角力全面爆發,習近平面臨內外交迫的挑戰,「馬習會」不啻是習任內兩岸歷史定位的里程碑之一,因此,此時此刻舉辦5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對內宣傳意義上,多少就隱含着習近平的自我肯定,及黨內地位牢固的意思。

其次,在美國軍艦機頻頻巡弋臺海激化下,兩岸關係劍拔弩張,共機三天兩頭侵擾我西南空域,屢屢越過「臺海中線」更不在話下,讓武統聲浪高居不下,連帶大陸「和統」政策改弦更張的臆測也甚囂塵上。

回顧「馬習會」之所以能夠「水到渠成」,與當時兩岸關係氛圍良好有絕對關係,民間交流不斷深化之餘,官方溝通更是屢有突破,大陸對臺政策都以「懷柔」爲主軸。眼下兩岸關係雖不佳,北京卻仍舉辦馬習會相關研討會,這正好說明,北京對臺政策不隨複雜的「美國因素」起舞,更向外界宣告對臺和統路線並未動搖。

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馬習會」是在馬政府時代舉行,加上馬英九基金會7日也將舉辦紀念研討會,北京此舉表面上看似作球給國民黨,但歸根究柢「馬習會」定位是所謂的兩岸領導人會晤,換言之,北京的這場研討會一定程度上,也有向綠營喊話意味,即使談不上直接善意,也稱得上間接釋放兩岸和緩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