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突破 基隆進步讓人民有感

臺灣公共創新專題從基隆出發》基隆市城際轉運站即將竣工,銜接轉運站的國門廣場今年6月啓用,成爲市民日常休憩選項之一。(基隆市政府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蔡佩穎

李建興

許晉志

黃偉傑

過去大家不看好基隆,覺得是個沒希望、沒資源、沒人才的城市,基隆市長林右昌以不同高度跟視角,從全球化、區域治理、北北基桃生活圈、海洋門戶的角度重新看待,用不同的視野去想像、創造可能性,一同來共創基隆。《中國時報》採訪專家與學者,分享從基隆經驗看臺灣。

讓大家看見沒什麼不可能

林右昌指出,不敢說基隆是未來城市,但這8年他把尺度放大,讓大家看見沒什麼不可能,北臺灣未來治理還有很多困難跟問題,國家治理及發展也有難題要解,但只要對未來生活進步想像是清楚的,一定可以找出實踐道路,就看有沒有突破與實踐的勇氣。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佩穎表示,她是在臺北工作的基隆人,這幾年來基隆市變化非常大,每每和親友談起都爲之驚異不已,尤其都市風景與建設讓基隆人非常有感。在城市行銷方面,基隆市也非常成功,兼顧了在地與國際化視野,一方面透過長久的歷史訴說基隆故事,另方面也將基隆朝向國際化港都邁進,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她常在課堂上拿來當成城市行銷的範例。

施政滿意度得獎獲得肯定

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說,從遠見施政滿意度調查來看,在林右昌前,基隆長年是敬陪末座城市,林右昌上任後第2年,獲得了最佳進步獎。他強調,林右昌是個很有個人魅力的縣市首長,尤其是談到都市規畫專業,更是全臺政治人物中難出其右,這也讓基隆8年來有着翻天覆地的改變。

基隆市政府景觀總顧問許晉志認爲,林右昌爲全臺灣第一個學空間治理相關的政治人物擔任縣市首長,與其他縣市不同。其次是在進行重大建設時,往往會建立溝通機制,透過會議平臺讓各個相關的配合單位,能夠共同解決面臨的問題。

宏觀規畫與建設尊重專業

許晉志也說,林右昌是國內少數願意尊重專業,且會先進行宏觀規畫,再向中央爭取建設經費,更重要的是,在邀集專業人士後也願意透過會議平臺,與外部專業人士及市府團隊一起坐下來解決問題。他認爲,林右昌最特別的是個性非常沉穩,許多基隆市相關規畫與建設都早在上任初期便已有腹案,再依實際狀況一步步推動,纔會有這8年來衆人稱讚的優異政績。

負責經營和平島公園的宏嶽國際董事總經理黃偉傑認爲,林右昌主政期間,最大的改變首先是從一個年輕人積極出走的城市,變成了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創業或就職的城市。他說,年輕人看到基隆改變,也看到了公部門願意在地方創生及青年創業等方面投入資源,纔會認爲這個城市有機會、有遠景,也有信心,願意回到基隆發展。

承受地方壓力也堅持做好

令黃偉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右昌對於市政擘畫及想法,在完善思考後,一旦決定要做就會堅持到底,以他經營的和平島公園爲例,2014年基隆市政府在盤點觀光資源後,毅然決然將和平島、外木山、情人湖歸給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時,便承受地方許多壓力,他看着林右昌堅持下去,纔有現今和平島公園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