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宣佈!中國載人登月進入倒計時,首次登月會有女航天員嗎?
2024年11月21日,我國發布的一條登月宣傳片引發了世界關注,短短几分鐘的視頻,詳細的介紹了中國載人登月的技術和勘察任務。
最令人激動的,還是航天員緩緩將五星紅旗插在月表的畫面,一想到在2030年之前,這一切都將會變爲現實,不禁令人期待。
與此同時,這也不由得引發了一些疑問,光禿禿的月球,美國在幾十年前就已經上去了,我們還有上去的必要嗎?在中國的首次載人登月中,又會不會有女航天員參加?
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本月的神話故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的時間,這意味着中華民族自古就對探索月亮有很大的興趣。
從2004年開始,嫦娥本月不再是神話,而是逐步走向現實,因爲從那一年開始,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
近些年來,我國相繼發射了嫦娥一、二......六號,並在今年6月份成功從月背採樣,可以說在探月領域取得了巨大成績。
但你知道嗎,當前我國還只是完成了探月工程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無人探月”而第二階段爲“載人登月”,第三階段爲“長久駐月”。
第一階段的無人探月工程又分爲三期,分別爲環繞探測、月面軟着陸、無人採樣返回。2020年,隨着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月表樣品,已經宣佈了第一階段探月工程的圓滿完成。
現如今,我國正朝着探月工程第二階段努力,並計劃於2030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空間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光體現了中國技術的強大,也提升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但還是有少部分人不理解,我們爲什麼要耗費這麼多的人力財力,去探索一個光禿禿的月球呢?
探月背後的意義
既然國家耗費巨大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說明這件事一定是有意義的,對於探月來說,至少有三個理由促使我們去這麼做。
首先,探月工程的影響不光在對月球的研究上,衆所周知,在上世紀50年代末,美蘇相繼開始探索月球,而美國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最終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
而這直接帶動了美國在60-70年代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並且實現了壟斷空間霸權,吃了不少技術紅利。
其次,月球上的豐富資源也是我們要去探索開發的理由,在目前人類帶回的月壤樣品中,已經發現了“氦-3”,這是一種潛在的核聚變燃料,科學家們對其評價很好,認定這是一種未來能源。
根據估算,只要有100萬噸的氦-3,其蘊藏的能源就夠人類使用1萬年之久,而且還不會產生污染。
另外人類還在月球上發現了一種新礦物“嫦娥石”,這甚至能夠幫助人類去探索太陽系的演化歷史,真正的解釋“我們從哪來”的問題。
除此之外,月球上還有豐富的金屬、非金屬以及氣體資源,也同樣值得去開發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目前的《月球公約》規定,月球資源的開發秉承着先到先得的原則,所以我國自然要大力推動探月工程。
其實不光我國,世界各國對於月球探索都是虎視眈眈,比如說2004年歐洲就提出了“曙光女神”計劃,2007年日本也成功發射“月亮女神”進行繞月探測,就連印度都宣佈開始進行月球探索。
作爲第一個登月的美國,同樣提出了重返月球計劃,甚至放話要在2028年前完成,有意搶在中國前面。
但我國在月球探索上一直是穩紮穩打,沒有出過差錯,反觀美國,現在是否還具有重返月球的能力都令人懷疑。
那麼在我國首次進行載人登月的時候,又會不會有女航天員的身影呢?
中國首次載人登月航天員
其實早在今年5月份,我國就已經完成了第四批航天員的選拔,根據光明網報道,這批宇航員的選拔和訓練,都是爲將來的載人登月做準備。
除此之外,楊利偉也透露,我國將來的登月航天員,會從之前執行過航天任務的航天員中選拔。
畢竟載人登月要飛的更遠,不光要有出色的心理素質,也要有更豐富的經驗。
而目前我國已經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中,一共有2名女性分別是王亞平和劉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兩人也都表達了希望有幸執行登月任務。
雖然作爲女性,在體力方面可能存在弱勢,但相信她們也能克服重重困難,發揮自身的優勢,也希望在將來的登月任務中,能看到她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