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宣告!我國“三北”工程又取得重大進展!治沙還要看中國!

國家林草局公開信息稱,我國“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從2023年下半年啓動以來,目前進展非常順利,造林種草超過1000萬畝。這一成績的取得非常不易,彰顯了我國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造惡劣生態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我國“三北”工程三大戰役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的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三北”工程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是,2030年前我國將完成6億畝的目標任務,其中治理沙化土地面積達2億畝,鞏固生態保護修復成果達4億畝。

這裡面不得不提到“三北”工程的三大標誌性戰役。國家確定要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即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戰役名字和定位不同,從“攻堅戰”“殲滅戰”,到“阻擊戰”,哪一個都不好打,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背後體現的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鉅性、反覆性和不確定性,也體現出我國生態環保人以及防沙治沙人的不懈奮鬥和堅定決心。

我國“三北”工程取得的顯著成果

“三北”工程是我國啓動實施的第一個大型生態建設工程,至今已實施45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在祖國北疆築起了一道抵禦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萬里“綠色長城”。

從成效來看,一個是風沙危害得到基本遏制。工程因地制宜採取造林種草、封育飛播、封禁保護等措施,累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億畝,工程區超45%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重點治理的毛烏素、渾善達克、呼倫貝爾、科爾沁四大沙地生態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二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推進過程中,我們是按照山系、分流域實施的規模推進、綜合治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億畝,工程區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林草植被覆蓋度超59%,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

第三是農田牧場得到有效庇護。堅持多林種、多樹種,喬灌草、帶片網結合,人工干預和封禁保護結合,在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營造農田防護林網(帶),有效庇護農田4.5億畝,爲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和畜牧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生態屏障作用。

第四是色惠民富民成效卓著。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協同推進,在黃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綠洲等地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果產業基地,工程區經濟林乾鮮果品年產量從不足200萬噸提高到4800萬噸,1500多萬人依靠特色林果業實現穩定脫貧,一些重點地區涉林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50%以上。

我國治沙成爲世界生態治理的典範

土地荒漠化目前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對的重大危機之一,嚴重威脅着全球的生態安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但是隨着治沙造林事業的蓬勃發展,一些潛在的問題也日趨突出,集中體現在大規模固沙林均以完全固定流沙爲首要目的,造林密度一般在每公頃1650株以上,成林後植被覆蓋度要求高於40%。

這種情況,會帶來密度大、水分失衡等問題。這種“密度大,造林初期治沙效果好”的理論原則,造成大面積沙區人工植被出現中幼齡林成片衰敗死亡現象。再加上荒漠化地區氣候乾暖化基本上都是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嚴重短缺也成爲制約生態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高效、長效地治理荒漠化,成爲世界性的難題。

我國在治沙方面能夠成爲世界性典範的經驗,筆者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我國高度重視治沙工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引導和推動全民參與治沙行動。從國家到地方,各級都把治沙工作作爲重點任務,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技術指導等方式,大力推進治沙工作。同時,通過宣傳教育、科普宣傳等方式,提高全民的治沙意識和參與度。

二是科學治理,技術創新:我國在治沙過程中,注重科學技術的運用和創新。通過引進和研發適合本土的治沙技術,我國在沙土改良、植被恢復、節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時,通過建立治沙科研機構和實驗室,開展治沙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斷推動治沙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三是綜合治理,多措並舉:我國在治沙過程中,採取了綜合治理、多措並舉的策略。通過植樹造林、草原保護、水土保持等多種措施,加強對沙漠化土地的綜合治理。同時,注重生態修復和自然恢復,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公益林等方式,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

四是產業帶動,綠色發展:我國在治沙過程中,注重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經濟、生態農業、沙漠旅遊等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確保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

這些經驗不但是我國多年來持續治沙的生動寫照,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面貌發生日新月異的改善,同時也爲其他國家提供借鑑和參考,爲全球治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