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突破認知的新發現致敬: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中新網10月3日電(陳彩霞)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佈,將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Agostini)、費倫茨·克勞斯(FerencKrausz)和安妮·盧利爾(AnneL’Huillier),以表彰“爲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而產生阿秒光脈衝的實驗方法”。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翻開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史,如同打開了人類探索未知之旅。在122年的歷史長河中,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發明半導體成像器件、發現太陽系外行星……一項項突破性研究,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未來。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
物理學視角豐富對世界的認知
百年前,物理學曾被認爲是最重要的學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要求設立五大獎項的遺囑中,最先被提到的領域。
“在19世紀末,許多人認爲物理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也許諾貝爾也是這樣認爲的。他自己的研究也與物理學密切相關。”諾貝爾獎官網這樣介紹道。
世界龐大而玄妙。從足下土地到頭頂星空,物理學領域的探索者們,一直致力於豐富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揭開未知的神秘面紗。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蟲洞穿梭宇宙,乘坐飛船探尋新家園……科幻片中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引來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對這一領域的青睞。
2020年的獲獎研究,就關乎“宇宙最黑暗的秘密”。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用數學方法論證了黑洞可以形成。據介紹,在黑洞的核心隱藏着一個奇點,它的時空曲率無窮大,密度也趨於無限大。一旦物質開始坍縮,就沒有什麼能阻止坍縮的繼續,所有物質只能沿一個方向走向奇點。而這是一條通往時間盡頭的“單行道”。
2019年,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則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有人認爲,這一發現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點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星星之火”,也引發了一場天文學革命。此後,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又發現了逾4000顆行星。
再加上2015年的中微子振盪、2017年的引力波,過去幾年,科學家們對天體物理學的研究成果,已多次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史上的遺憾
他們與諾獎擦肩而過
“10月的第一個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在科學上,這是好事。但緊接而至的將是爭議,每年都不例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微生物學家卡薩德瓦爾曾如是說。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爭議”,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美籍德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雖然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被稱爲“21世紀最偉大理論”,甚至動搖了牛頓物理學理論基礎的相對論,卻在驗證過程中出現曲折,屢遭質疑,導致這一顛覆性研究無緣諾獎。
同樣折戟諾獎的,還有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理論物理學家想要獲得諾貝爾獎,必須讓自己的理論被實驗證實。可惜的是,霍金的黑洞輻射理論直到他去世爲止,也沒能等到被實驗驗證的那一天。
資料圖:斯蒂芬·威廉·霍金。宇宙膨脹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數十年無緣諾獎一事,也讓人頗爲遺憾。這位美國天文學家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認爲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其也被稱爲“星系天文學之父”。一心想拿下諾貝爾獎的哈勃等了數十年,卻在1953年因腦血栓發作猝然離世,未能獲獎。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科學家斬獲殊榮
截至2022年,共有222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其中,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是唯一曾在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
在物理學獎歷年得主中,有人登頂時已是耄耋之年,也有人獲獎時不到而立。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英國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因X射線晶體結構的研究獲獎,當時他才25歲。
最年長的則是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阿什金,2018年因其在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中的應用領域所做的研究獲獎,當時他已96歲。
百餘年來,在諾獎“星光熠熠”的成績單上,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6位華人獲獎科學家: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資料圖:楊振寧。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十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他們有哪些主要成就?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法國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蔡林格,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實驗、驗證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量子信息科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三名科學家。其中,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因“建立地球氣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變性並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相關研究獲獎,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裡西因“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獲獎者,因爲“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因『圖文:mail.yueyouyuan.com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發給兩個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獲獎理由是他在物理宇宙學領域的理論性發現;而瑞士科學家米歇爾『圖文:mail.fxxdtg.com馬約爾與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則因“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獲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以表彰其在激光物理學『圖文:mail.7788violin.com領域取得的突破性貢獻。
201『圖文:mail.palirt.com7年,美國物理學家雷納韋斯、巴里巴瑞斯和吉普索恩因引力波探測研究獲獎。
2016年,英國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論上發現了『圖文:mail.118love.com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而榮獲該獎項。
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亞瑟麥克唐納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人因發現中微子振盪,證明中微子有『圖文:mail.yooooc.com質量而獲獎。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圖文:mail.bhwyyg.com獎得主是日本科學家赤崎勇、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及日本科學家天野浩。他們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管(LED),使節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爲可能,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弗朗索『圖文:mail.goodsbull.com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兩人因預測被稱爲“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獲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