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性別平等教育日推實驗作品 他透露自己很像「葉永鋕」

屏東大學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科學傳播學系推出《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短動畫、《性平了,然後呢?》實驗作品,全由學生以自身經歷創作。(謝佳潾攝)

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爲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特別推出8部《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短動畫以及《性平了,然後呢?》實驗作品,全都是由學生以自身經歷創作,當中曾因聲音較細而被叫娘娘腔的王冠鈞,不僅透過《性》讓父親更瞭解自己,也藉由自己的努力鼓勵到許多人。

屏大科傳系三年級生王冠鈞指出,他在國中時期因聲音較細的關係,被同儕取笑是娘娘腔,還被問是不是女生、有沒有生殖器,對於這樣的嘲笑,現在的他會覺得沒關係,因爲他覺得國中生不懂性別平等、沒有性別意識,所以在發言上沒有過多的考量,不知道會傷害別人。

但他不諱言,當時的他很受傷,直到國中快畢業時,在老師的協助下才開始轉念,他很感謝老師不僅很支持他、鼓勵他,還會強烈批評嘲笑人的學生、適時制止他們不當的行爲,他一直覺得自己很像「葉永鋕」,但很慶幸自己的觀念有改善,現在可以用自己的努力與方式告訴大家,性別平等這件事。

爲此,他自制出《性平了,然後呢?》,希望透過實驗錄像的創作問題意識,讓大衆瞭解到自己是如何判斷性別,自身是否有把一些刻板印象也放入進去作爲依據,王冠鈞說,他期望大家在看到表徵性別較不明顯的人,應給予相對應的尊重。

王冠鈞說,這支實驗錄像作品的製作非常不易,尤其是在採訪、蒐集資料上,其實現在還是很少人願意接觸這個議題,所以他很常被拒絕,最後是父親出面相挺拍攝,這令他很感動,因爲父親是個很傳統的人,以前就性別議題有他的堅持,但他現在願意談,也願意從中瞭解自己的兒子在做什麼。

他強調,希望自己的努力與故事,能借由影片傳達給更多有共鳴的人,讓他們找到力量,不再不敢爲自己的權利發聲。

至於《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是由鄞玉晴、王俐雯、陳詩云等3名大三生蒐集網路常見的性隱私侵害社會事件,以短動畫模擬事件情境進行解說與分析,讓性別平等意識更加清晰,瞭解問題的來源與安全守則。

鄞玉晴說,《數》的製作動機源自前幾年「南韓N號房性虐事件」,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被害人行爲態樣的報告中,以手機拍攝、製作拍私密照或私密影像被隨意散佈的事件有千餘件,其中又以12至18歲的青少年比例較高,爲使孩子能自我覺察不會成爲下一個受害人,他們製作8部相關短片,期盼透過動畫形式親近兒少與青少年,彼此守望與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