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大營養 坦桑尼亞民衆愛上“中國飲料”
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人喜歡喝豆漿。在非洲國家坦桑尼亞的莫羅戈羅省,不少當地民衆也和中國人一樣愛上了喝豆漿。
這源於2021年開始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們和當地合作開展的“小豆子大營養”項目。
多年來,從種玉米到磨豆漿,中國“小而美”的農業技術方案正在助力坦桑尼亞提升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並改善民衆的營養狀況,推動當地減貧和發展。
在聯合國南南合作日到來之際,總檯環球資訊廣播記者對相關項目團隊進行了專訪。
在坦桑尼亞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當地村民展示從中方團隊那裡學習到的磨豆漿方法。
今年8月,中國農業大學“小豆子大營養”項目團隊受邀參加坦桑尼亞國際農業博覽會。中方團隊展示了手搖機器給玉米、大豆脫粒以及如何用石磨製作豆漿的方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唐麗霞:這個農業博覽會在非洲非常重要,總統和政要都會去參觀指導考察。中方的展示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反響。
在坦桑尼亞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當地村民展示從中方團隊那裡學習到的磨豆漿方法。
奧馬裡·哈約是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慕泰果瓦辛巴村村民,這些年他在中國專家的指導和培訓下學習製作豆漿的技術,有了穩定的收入。在今年的坦桑尼亞國際農業博覽會上,他在現場展示和銷售豆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奧馬裡·哈約:在農業展覽會上,人們非常喜歡我的豆漿。我目前的目標是增加機器設備,以便製作更多的豆漿,並將其銷售到其他地方。
中國農業大學李小云教授(右一)與當地農業官員調研農戶情況
從2011年起,中國農業大學李小云教授帶領着團隊來到坦桑尼亞開展農業合作交流工作。
他們來到莫羅戈羅省,經過實地調研之後在當地實施基於中國經驗的玉米密植技術,通過集約化的精耕細作方式提高單位玉米的產量。
中國農業大學唐麗霞教授(左二)與武晉教授與“小技術大豐收”項目示範戶在一起
唐麗霞:通過勞動密集型生產技術的分享,當地人就發現,產量提高後不僅能夠滿足自己家裡糧食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有一些剩餘去銷售,獲得的現金可以支付孩子上學的費用、在村裡改造房屋、購買必要的生活用品……當地人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也提高了。
“小技術大豐收”項目開展前後,項目村產出玉米的差異(左爲項目前,右爲項目後)。
2018年,“小技術大豐收”項目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得到推廣,成爲“千戶萬畝玉米增產增收項目”,該項目還獲評聯合國南南合作最佳案例,並被納入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九項工程”中的“減貧惠農工程”。
當地農戶在閱讀“小豆子大營養”項目文件
2021年,中國農業大學團隊正式推出“小豆子大營養”項目。
唐麗霞:2019年提出了這個想法,看看能不能讓當地農戶種一些大豆,再磨成豆漿,吃一些豆製品,來改善當地人的營養結構。
中方團隊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選擇了四個村作爲試點,推廣玉米大豆間作、套種種植技術,分享豆漿、豆餅等豆製品及豆類飼料的加工方法。
唐麗霞:我們發現在兩個村子裡面,有兩個農戶開始做豆漿來銷售,開個小豆漿店,不僅賣豆漿,還賣午餐和豆製品,大家就非常高興。今年我們駐坦桑尼亞大使陳明健也去看過這些店,提出“ China drink”這個概念在當地很受歡迎。
羅薩莉亞博士是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在坦桑尼亞的合作者之一,她是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負責經濟和生產部門的副行政秘書。羅薩莉亞表示。多年來莫羅戈羅省一直在與中方專家開展農業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羅薩莉亞博士
羅薩莉亞:通過這些技術,農民不僅能夠爲家庭提供食物,還能夠將部分農產品出售到市場,農民因此獲得了一些收入,農民還能夠在當地加工豆漿,我們還教他們如何利用豆漿加工其他產品。通過這種合作,我相信現在我們的農民不僅可以正確地種植玉米,還可以正確地種植大豆。我認爲,這些來自中國的技術可以在坦桑尼亞乃至非洲適用,這是一項非常大的成就。
當地農戶奧馬裡·哈約點贊中方“小豆子大營養”項目
這些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團隊的持續推廣下,豆漿憑藉濃郁口感和豐富營養正在當地悄然流行。農戶奧馬裡·哈約靠着種大豆、賣豆漿的收入成功開起了一家小餐廳。
奧馬裡·哈約:這個項目對我來說非常具有“解放”意義,並且極大地提升了我的收入、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我希望每個農民都能像我一樣加入並從中受益,因爲這非常有幫助。
唐麗霞表示,中方團隊希望能夠繼續提高大豆的產量,在當地形成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更好地服務當地民衆。
唐麗霞:現在團隊正在謀劃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我們也正在尋找一些支持,把整個豆子產業鏈條建立起來,讓大豆有銷售市場。當地政府對我們的工作也積極支持。
圖片由中國農業大學項目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