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建豪華宮殿,遭到劉邦臭罵,1041年後才發現蕭何真高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志得意滿,自以爲天下盡在己手。出於千秋萬代的考慮,秦始皇已不滿足於秦國舊有的宮殿,他決定營建一座史無前例的大型宮殿——阿房宮。
爲此,秦始皇徵發數十萬百姓前往咸陽修築宮殿。然而秦始皇沒有想到,還沒等阿房宮建好,秦朝就滅亡了,只留下一個龐大的半拉子工程。其後,項羽攻入咸陽,將秦國舊宮殿和沒有修好的阿房宮燒了個精光。
雖然阿房宮並未建成,但仍不妨礙後來的文人墨客寫各種文章譏諷秦始皇勞民傷財、大修宮殿的行爲,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杜牧的《阿房宮賦》。在詩人看來,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因爲濫用民力,爲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而大修宮殿,並說: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然而文章畢竟是文章,杜牧其實有意隱瞞了一段史實,那就是繼秦朝而立的漢朝並未“哀之而鑑之”,反而在建國之初效仿秦始皇大修豪華宮殿,而其“始作俑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開國相國——蕭何。
漢朝建立後,曾經歷了一段“至暗時刻”。經過秦末戰爭以及楚漢戰爭,整個中國慘遭斬戰火的浩劫,可謂是百業凋敝、人口減半。對於這樣的慘狀,《漢書》曾有如下記載:
“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米至十萬錢,馬一匹則百金。”
也就是說連天子都找不到毛色一樣的馬拉車,而公卿大臣更是隻能用牛拉車,而米價更是漲到一斗十萬錢,人吃人是在所難免。國民經濟如此之差,一向主張愛惜民力、主管全國經濟工作的的蕭何卻做了件“毀人設”的決定——大修宮殿。
劉邦聽從婁敬之謀,決定定都長安之後,命令蕭何修築宮殿。聽聞宮殿修建完成,劉邦便移駕長安,來到了自己的新宮殿前。當他看到這座雄偉的宮殿,一向流氓的劉邦非常自然的破口大罵:“給我把相國找過來!”
當蕭何到了自己身邊,劉邦指着他的鼻子痛罵:
“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簡單翻譯來就是,天下戰亂數年,成敗未知,爲何修如此巨大的宮殿?劉邦曾親眼目睹了秦朝的淪亡,他深知這個強大帝國的滅亡源於其不恤民力,最終導致了全國性的起義。劉邦的漢朝剛剛建立,他可不想重蹈暴秦的覆轍。
當時蕭何新修的宮殿,正是大名鼎鼎的未央宮。這座宮殿佔地面積非常大,相當於今天故宮的6倍,壯麗無比。雖然面積比不過阿房宮,但和秦國的舊宮殿比,還是不相上下的。
然而蕭何卻不慌不忙地回答:
“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爲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
作爲老戰友和同鄉,蕭何自然瞭解劉邦好講排場的本性。當年劉邦親眼目睹秦始皇巡行,曾情不自禁地感嘆:“大丈夫當如是也!”因此,從劉邦的潛意識裡來說,他是希望擁有一座大宮殿的,只是理性不允許他這麼做。
而蕭何卻不失時機地卸掉了劉邦的心理負擔——非壯麗無以重威。但凡政府建築,都會修得宏偉壯麗,如果不這樣,又如何能顯示政府的權威。作爲天子,宮殿必須雄偉,這樣做才能鎮住百姓和外夷。聽到這裡,劉邦就已經很開心了。
而蕭何的下一句,卻顯示了這位曠世名臣的深謀遠慮——“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也就是說,修宮殿就是要一步到位,以後都不用怕不夠用,讓後來的皇帝沒有藉口擴大宮殿。
這就好比是在縣城修路,設計師見縣城發展潛力大,強烈建議修20米寬的路。而領導卻拍板:咱縣城才幾輛車,10米寬就夠用了。
誰知縣城發展迅速,整天發生交通堵塞,只能在路兩旁進行拆遷,拓寬馬路。很顯然,設計師的方案看似好大喜功,實際是深謀遠慮;而領導的方案只能節省一時,而實際卻勞民傷財。
雖然西漢建立時經濟很差,但極具發展眼光的蕭何一眼就看出了漢朝的潛力——咱們可不會一直窮啊!因此他纔會採取一步到位的方案,直接建立超級宮殿,讓後世皇帝不至於侵害百姓利益。
最終的結果也一如蕭何預料,雖然漢宮的工作人員從數千人急劇增長到數萬人,但龐大的未央宮卻仍然遊刃有餘,直到漢武帝年間,才擴建了建章宮。甚至等到漢朝滅亡後,未央宮仍是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唐朝等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
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841年,未央宮竟使用了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由此看出,蕭何“漢初三傑”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