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車飛出 福建艦試驗電磁彈射器

江南造船廠舉行福建艦下水命名儀式。(新華社)

美國「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CVN-78)超級航母穿越大西洋的畫面。(美國海軍)

江飛宇小檔案曾走訪過新加坡航展與珠海航展,雖熱愛軍事,但並不好戰,「武器是工業藝術品,最美好的武器,就是不使用的模樣」

大陸第3艘航空母艦的003「福建艦」(CV-18),最近開始實驗其電磁彈射系統,一段從空中拍攝的影片顯示,試驗用的「小紅車」在甲板前方不遠處激起了巨大的水花,顯示彈射器不但舖設完成,也已開始測試。

在福建艦之前,中共海軍已經有遼寧艦(CV-16)與山東艦(CV-17)兩艘航空母艦,但是這2艘皆是沿襲自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的滑躍起飛佈局,雖然此類航艦也能發射超音速的固定翼戰機(如殲15),但是戰機需要較長的滑跑距離,不能滿載燃油與彈藥,甚至不能起飛空中加油機、空中預警機等支援型大型飛機,這都使得遼寧艦、山東艦的有效打擊範圍非常有限。

如果說遼寧艦與山東艦屬於「俄羅斯系統」的航空母艦,那麼福建艦就偏向「美國系統」。福建艦經常與美國海軍的福特級相提並論,因爲兩艦都採用電磁彈射系統,雖然原理相似,但是設計思路有所不同;美國的福特級採用的是交流電,而中國大陸採用的是直流電系統,兩者沒有明顯的高下好壞,就原理來看,直流電系統會更單純與易維護一些。據瞭解,早在福建艦開工之前,2009年左右,中國大陸已經在黃地村和上海兩地,安裝了2套彈射器地面測試點,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實驗與測試,經過了10年的努力,相關技術終於成熟,也就有現在所看到的福建艦。

影片當中所看到的福建艦沒有升煙,顯然是以外接電力在爲彈射器供電,這意味着目前的福建艦,還沒有達到自主動力彈射的階段。這衍生到一個常見的問題:採用傳統動力的福建艦,能否儲存足夠強的電力進行電磁彈射?關於這一點,在理論上應該不是問題,比如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同樣是傳統動力,但是在未來的升級規畫方案,或是同型艦的外銷計劃書當中,就有「加裝2道電磁彈射」的方案,證明並非只有核子動力才能滿足電磁彈射所需的電力。事實上,電磁彈射所需要的是瞬時的大電壓,因此技術關鍵並不在動力系統能發出多少電,而是如何儲存電力。外界猜測,中國大陸應該會採用串接多個大型電容器,輔以多具大型充電電池的方案,畢竟中國大陸在國際儲能產業,包括大型電容器、大型充電電池,一直具有極高的競爭優勢,比如寧德時代就被稱爲「電池王」。

測試影片還在甲板後方有一架戰鬥機,狀似是殲35(FC-31),顯然它已內定是福建艦未來的戰鬥機。這確實相當合理。殲35大小合適,瀋陽飛機公司也爲其設計了摺疊機翼設計,有評估認爲,福建艦可以裝載60~70架的殲35;相比於之前部署在遼寧艦、山東艦的殲15戰機,則一直有體積過大,導致裝載量不足的缺點,再加上殲15沒有匿蹤外型,在雷達上極易被發現,顯然不適合未來的戰場環境。

除了戰鬥機,航空母艦還需要遠程預警機,這一點解放軍已準備多時,學仿自美國E-2C鷹眼的「空警600」預警機,開發時間比殲35略早,早在2020年就開始測試飛行,它同樣採用雙螺旋槳動力,同樣在機背上加裝大型圓盤式雷達罩,也在多年之前,就看到它的鼻輪裝有彈射鉤,雖然目前沒有影像證據,但或許在過去幾年,已進行過彈射器飛行實驗,說不定不久之後,就會在福建艦的甲板上看到空警600。

至於福建艦要何時才能形成戰力?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完成測試,實際服役可能還要5~6年左右。以美國福特號爲例,福特號的電彈系統是在2015年進行「小紅車」測試,之後一直進行調適,包括電力分配、彈射功的校準,直到2017年,福特號才迎來第1次的戰機彈射,也才宣告福特號的正式服役。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操作經驗已經累積了幾十年,尚且需要2年的調校才能完成,那麼經驗尚淺的中共海軍,必然需要更長的測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