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或將推動行業出現更多股權重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自從2010年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下稱“消金公司”)成立以來,這類唯一專營我們日常消費金融業務(除房貸和車貸外)的持牌機構,至今發展已有14年曆史。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即“金融監管總局”)官網顯示,自4月18日起,由其制定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下稱“新規”)將正式施行。全球第三大評級機構惠譽評級認爲,對於新規的出臺,表明監管機構正在推動主要股東加大對旗下消金子公司的參與度和支持力度,“(在此趨勢下)或將推動消金行業更多股權重組”。

行業“萬億”規模或已在2023年末實現,但業者分化顯著

當前我國在營的持牌消金公司共有31家。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共同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消金行業資產規模總計8844.4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46%。

2023年消金行業整體數據目前尚未正式披露。但市場研究機構已有預測,截至2023年末,這個發展十餘年的行業,整體資產規模將首次突破“萬億”關口。

基於宏觀環境與消金行業特點,惠譽評級全資子公司惠譽博華今年3月初發布的研報曾預測,我國消金公司增資擴容效應將在2023年-2024年進一步釋放,2023年末行業規模應已突破一萬億元(最新預測區間在1.1萬億元至1.2萬億元之間),增速區間爲20%-30%。

當前正值31家持牌消金公司控股方2023年年度報告的“披露季”,雖然截至目前行業主體消金公司的2023年數據尚未全部“出爐”,但有業者的增速非常顯著。

例如,寧波銀行旗下的寧銀消金總資產在2023年內“擴表”加劇。截至2023年末,寧銀消金總資產456.7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60.72%;僅在2023年下半年這6個月的時間裡,其資產規模就增長了約272.23億元。

另一方面,2023年內也有出現資產規模與從業人員“雙收縮”的消金業者。例如,光大銀行旗下的陽光消金。

截至2023年末,陽光消金總資產爲116.77億元,同比下滑6.41%。除了自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總資產“縮表”情況外,陽光消金在2023年內正式員工中業務類員工的數量也較2022年時減少4人。

新規過渡期內,消金行業或有更多股權重組

實際上,在我國持牌金融機構(特別是專營機構)中,消金公司是屬於“制度先行”的情況。如果說4月18日正式施行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可以被稱爲行業“基本法”的話,那麼消金行業這部行業“基本法”已經過三輪修訂。

在2010年試點開閘之前,原銀監會在2009年7月先行發佈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四年後,即2013年11月,原銀監會又發佈了修訂後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此後未有修訂。但十年後,即2023年12月18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新規的徵求意見稿,自2013年以來再度進行了規則修訂。自此,消金公司的行業“基本法”也從以往的“試點管理辦法”變爲“管理辦法”。

新規除了突出強化了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等內容外,在徵求意見過程中記者與業者溝通獲悉,行業更爲關注的點體現在新規對消金公司主要股東做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包括規定其持股比例不得低於50%,並提高了主要股東在資產和營業收入方面的准入門檻。

例如,新規提出,若境內金融機構作爲消金公司主要出資人的,需要滿足“最近1個會計年度末總資產不低於50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等要求。

當前,消金公司主要出資人爲各類型商業銀行的比例較高。而從銀行體系滿足資產條件的情況看,中國銀行業協會2023年8月2日曾推出一份“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在這100強的名單中,僅有53家銀行總資產規模跨過5000億元“關口”(榜單數據是截至2022年末的統計口徑)。

從持股比例與營收數據來看,惠譽評級的報告顯示,目前在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有14家公司主要股東的持股比例不足50%,且部分現有主要股東的營業收入尚未達標。

惠譽評級預期,未來幾年若干消金公司有望獲得注資;同時亦認爲,在新規的要求下或將推動消金行業未來出現更多股權重組情況。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