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要求供應商增加產能至月產1萬輛,專家:增產不難,得加錢

紅星資本局4月2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稱,小米汽車要求供應商增加產能至月產1萬輛,其中,高配版車型被要求重點增加產能。紅星資本局向小米汽車方面求證上述信息,截至發稿未有回覆。

小米集團(01810.HK)董事長雷軍此前在發佈會上介紹,小米SU7標準版、Max版將於4月底開始交付, Pro版將於5月底開始交付。

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4月2日凌晨,小米SU7的鎖單量已達到4萬輛。

由於市場銷售情況超預期,小米SU7的交付週期不斷延長。截至4月2日下午,小米SU7標準版的交付週期預計爲21-24周,Pro版爲19-22周,Max版更是長達29-32周。

小米官方在答網友問時表示,正全力提升產能,加快交付。

據瞭解,小米汽車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一期年產能15萬輛,2023年已竣工,二期計劃於2024年動工,2025年完工。工廠預計3月產量達到4000臺左右,4月底產能爬坡,6月開始兩班倒生產,2024年計劃量產約7萬臺。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紅星資本局:“小米汽車增加產能肯定沒問題,車企的實際產能與設計產能有巨大的差異,可以通過增加班次、延長生產時間等方式,很容易就增加產量。”在他看來,提升產能不算困難,也不會影響產品質量,就是需要小米花錢,比如工人加班費、供應商加急的費用。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表示:“無論是增加設備、產線,還是增加工作時長、班次,與供應商協商一致就能解決問題,不過這對小米供應鏈的協調能力有較高要求。牽一髮動全身,所以供應商都必須同時增加供應量。”據不完全統計,小米汽車的供應商僅A股上市公司就超過40家。

劉昊指出,一些通用零部件很容易就能增加供應量,因爲有足夠的庫存,或是產線原本就生產利用率不足。“難點主要在專屬零部件,無論自產還是外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顏景輝表示,小米汽車整體上應該留有後備產能。在市場需求增加時,生產能力後備係數較高的企業,抗風險與盈利能力更強。

4月2日,小米集團一度大漲近15%,收漲8.97%報16.28港元/股。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