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1月交付量掉隊 市值較巔峰跌超八成

近日,小鵬汽車公佈2024年1月共交付新車8250輛,同比增長58.11%,環比下降58.99%,成爲造車新勢力同期新車交付量榜單中唯一交付不足萬輛的企業。截至2024年2月2日,其每股收盤價報8.19美元,上市以來跌幅45.40%,目前總市值77.27億美元,較巔峰時期500多億美元市值已跌超八成。

高層換血、壯士斷腕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小鵬汽車交付98155輛,同比增長260%,成爲當年交付量最高的國產新勢力車企。2022年上半年,其再度成爲新勢力半年度銷冠。

22年下半年起,其銷量卻一度急轉直下,直至12月才重回萬輛水平。2022年初,小鵬定下的交付目標爲25萬輛,實際交付量僅120757輛,不足目標量的一半。主要是受老款G9拖累。

據悉,老款G9彼時起售價30.99萬元,其宣傳稱是“50萬以內最好SUV”。但消費者普遍認爲該產品定價過高,不僅要加錢選裝,車的配置版本冗雜繁多,低配版還不能選配。上市後僅48小時,小鵬汽車就緊急修改車型配置和價格,但老款G9月度銷量也基本低於千輛接近腰斬。

有分析指出,小鵬汽車以往在智能化科技研發方面有優勢,但市場營銷方面並不成熟,所以纔出現了老款G9翻車案。

於是何小鵬邀請了原長城汽車副董事長、總經理王鳳英加入,出任總裁一職,全面負責公司的產品規劃以及銷售體系。在組織架構上,小鵬汽車進行了高層大換血,“2022財年裡的12位高管,至2023年9月只剩下兩位”。如聯合創始人夏珩和何濤退居幕後,原數據智能中心負責人黃榮海負責人力資源部門,原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陳丹已從小鵬汽車離職,原動力總成中心負責人劉明輝、自動駕駛中心負責人吳新宙、財務副總裁呂學慶、造型設計副總裁Derta Emanoel等均離職。而最近的高層調整中,前長城總經理張利(王鳳英丈夫),現負責小鵬汽車的生產製造。江子楊現負責小鵬汽車的產品規劃,也是王鳳英在里斯諮詢的同事,一度被外界稱爲“舉賢不避親”。

自王鳳英加入後,首先對渠道進行改革,直營門店與授權門店合併管理。隨後提出“木星計劃”,以經銷商模式替換直營模式,降低成本同時提高市場佔有率。在營銷策略上,聚焦”智能化“,因爲這是小鵬汽車的優勢和產品標籤。

去年9月,2024款G9在敦煌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區間爲26.39萬-35.99萬元。此次的新款小鵬G9,起步價下探至26.39萬元,比老款車型低4.6萬元。Pro、Max版本同配置分別降低6.6萬元、6萬元。不僅“內卷”價格,新款G9全系標配扶搖架構,配置也較過去清爽。

2023年12月,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20,115臺,同比增長78%。全年小鵬汽車交付了141601臺新車,同比增長17%。力挽狂瀾下小鵬汽車似乎“起死回生”了,但核心問題並沒有迎刃而解,目前銷量雖有所增長,但每售一輛車就意味着虧損。

“蔚小理”中唯一毛利率爲負

財報顯示,小鵬汽車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85.3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總計78.4億元,同比增長25.7%;淨虧損38.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3.8億元同比增長63.57%。2023年前三季度已累計虧損約90億元。

上市以來,小鵬汽車經營狀況一直承壓。2020-2022年,小鵬汽車營收分別爲58.44億元、209.9億元、268.55億元,同比增長151.8%、259.1%、27.95%;其中,2020年淨虧損27.32億元,同比收窄24.2%;2021-2022年淨虧損分別爲48.63億元、91.39億元,同比增長78.01%、87.92%,三年累計虧損約167億元。

從營收來看,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增幅,都低於其他兩家新勢力。2020-2022年,理想總營收分別爲94.57億元、270.1億元和452.9億元,淨虧損分別爲1.5億元、3.2億元、20.3億元;同期蔚來總營收分別爲162.6億元、361.4億元和492.7億元,淨虧損分別爲56.11億元、105.72億元、145.59億元。

此外,小鵬的毛利率也是三者中唯爲負的,2023年前三季度,小鵬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爲1.66%、-3.90%和-2.67%。除第一季度爲正外,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均爲負。同期蔚來銷售毛利率分別爲1.52%、0.99%和7.99%;理想毛利率則保持增長趨勢分別爲20.39%、21.76%和22.04%。

押注智駕未來有望脫穎而出?

何小鵬曾對外透露,小鵬汽車以自動駕駛爲核心的AI研發數據運營團隊超過3000人,每年研發投入35億元。財報顯示,2020-2022年小鵬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7.26億元、41.14億元和52.15億元。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爲29.5%、19.6%和19.4%。按照2022年研發費用來計算,以自動駕駛爲核心的投入佔總研發費用的67%。

有業內人士表示,小鵬汽車算是實現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全線自研最早的一批品牌,產品標籤是“中國版特斯拉”,但特斯拉單車研發費用約爲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2022年特斯拉研發投入3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在中高端市場優勢顯著,小鵬的標籤與特斯拉還有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從去年至今已經多次宣佈降價。今年元旦,特斯拉宣佈推出Model3後驅現車保險補貼及低息金融政策,總優惠幅度達2.2萬。上市至今,Model 3售價已從32.8萬降至24.59萬。特斯拉技術規模優勢能夠不斷降低成本,打“價格戰”。

小鵬汽車公佈2024年1月共交付新車8250輛,何小鵬發文解釋稱,由於1月積壓了上萬X9訂單,連帶G9的供應也受到影響,這讓小鵬G9的產能受到了拖累。事實上,小鵬X9首月雖取得交付2478輛,但35萬起步價的純電MPV,即使產能得到提升,似乎也難撐起小鵬汽車在一衆價格戰下的交付量。

新能源車行業早已卷得刺刀見紅,“智能化”賽道也十分擁擠。王傳福在比亞迪夢想日稱比亞迪未來將投入1000億元佈局智能化。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3年中國智能網聯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13億元,2020-2023年複合增長率約爲26.2%。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搭載輔助智能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有望從2023年上半年的42.4%增長至2025年的75%。

有業內人士向本站財經表示,小鵬汽車定位是科技公司,近兩年也更加務實,定價比較親民,未來“蔚小理”三家新勢力中更看好小鵬汽車。

就目前而言,從營收、淨利潤到交付數量,小鵬汽車並不佔優勢,其服務又無法媲美蔚來,智駕也面臨很大競爭,小鵬汽車未來要脫穎而出似乎仍任重道遠。

作者 | 鄭皓元、閆嘉寧| 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