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船與地景》 200學生跨校共創
國立臺東女中與中原大學建築系、全臺200名美術班高中生跨校藝術共創作品《消逝的船與地景》爲臺東市海濱公園增添藝術氣息,也成爲臺東新地標。(蔡旻妤攝)
國立臺東女中、中原大學建築系及全臺高中美術班逾200名學子跨校藝術共創,歷時7個月,搭造出長12公尺、寬3公尺的大型船隻裝置藝術《消逝的船與地景》,爲臺東市海濱公園增添藝術氣息,也成爲臺東新地標,遊客驚呼「這竟然是學生作品!」
臺東女中執行國教署藝術共創跨校合作專案計劃,辦理「探索海洋的船創生營隊」,由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陳宣誠負責設計結構,臺東女中美術班老師康毓庭設計皮層,船身以金屬結合木頭搭造,皮層以鋁片上色編織,從南島文化脈絡出發,以「船」爲媒介,探索海洋與人的關係。
陳宣誠表示,船隻設置在海濱公園臨海邊界,皮層色彩來自天空與海洋,因時間、氣候與觀看距離而改變,有時展現姿態,有時消逝於地景中,整個船體是金屬結構,皮層是鋁片編織,用鉚釘固定,陽光照射會有局部閃光,如看海一樣,因此命名《消逝的船與地景》。
東女美術班學生李筠翊說,一開始看到計劃覺得太荒謬,竟然要高中生跟大學生做出這麼大的藝術創作!過程中發現難度在於鋁片編織實在太硬,「每次剪鋁片或噴漆時總想着,要不要中途放棄好了」,如今看着整艘船搭建起來,爲自己能堅持到最後感到十分欣慰。
暑假期間,由中原大學學生擔任隊輔,帶領檯東女中、關山工商、臺東高中、香山高中、大甲高中等學生一同創作、學習,從創作1公尺的小船模型,到共同搭建長達12公尺、寬3公尺的大型船隻,前後歷時7個月,參與人數超過200人,師生讚歎,成果超乎想像。
陳宣誠說,學生在過程中不僅學習操作工具,也理解技術背後的邏輯,內化成自身的技能及未來創作的一部分。希望觀賞民衆感受到教育能量,並呼籲民衆愛惜作品,勿觸碰及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