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毛遂自薦斷送了前程

(圖/AI生成)

我公司大部分同仁都是所謂的Z世代,跟她們長期相處可以中和我這混跡職場數十年老江湖的習氣。近日,公司的「資深」主管跑來問我一些公事,轉身離開時,我發現她穿着一雙把褲管塞入的半長筒白襪,白襪上兩列粗體黑字寫着「我不想上班」。我內心一驚,公司的骨幹難道心生去意?趕緊與其聊聊她的意圖。「我只是覺得這雙襪子穿起來很酷啊。」她說。

Z世代是非常特殊的一羣,與我們這個XY世代想法可謂南轅北轍。近年來,我熱衷研究中國文學典故與其中的職場教戰技法,發現古典中有值得學習的,但也有許多陷阱,非常適合拿來與Z世代交流。

今天,先聊《資治通鑑》裡的故事─毛遂自薦。戰國時,邯鄲被秦軍圍困,趙王派平原君赴楚求援,毛遂自薦隨行。平原君起初質疑他的才能,毛遂卻以「錐子入布袋,鋒芒自顯」展現自信。談判陷入僵局時,毛遂拔劍威懾楚王,直指其恥辱,慷慨陳詞,成功說服楚王締約歃血。毛遂因此一戰成名,被封爲座上賓,此成功源於勇氣、實力與冒險精神的完美結合。

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鼓勵我們勇於抓住機會,創造自己的成功。但我卻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在今時今日,因爲毛遂自薦可能會斷送自己官位!至少我曾親眼目睹一場毛遂自薦的「悲劇」。

某大企業的總經理在全體會議上提出,希望有人自薦去中國分公司支援。一片沉默中,一位經理勇敢舉手,認爲自己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結果呢?總經理笑着說「之後再討論」,稍後卻在小型主管會議上劈頭大罵該經理:「你事情都做完了嗎?手伸這麼長,撈過界了!」不到1個月,這位經理黯然辭職。

爲什麼經理不但沒被感謝,反而激怒了上司?據之後總經理較親信的同仁說明後,我才瞭解,其實總經理早就有心中人選,礙於不便主動提起,因此用開會的手段希望對方有自知之明而主動提出。這位經理不明所以,自薦的舉動反而讓上司陷入尷尬,進退兩難。這不僅是「撈過界」,還直接威脅到上司的權威。

讀古典千萬不能囫圇吞棗。毛遂自薦至少有三個坑要注意:

一、古今差異:謙讓文化的演變

毛遂自薦在戰國時代的背景下,是非常突出的行爲,因爲那個時代強調的是謙讓美德。《論語》有云:「君子無所爭。」在這樣的文化環境裡,敢於站出來表現自己,確實能引起極大的注意。然而,放到現代職場中,競爭更激烈,充滿更多的坑。在一些較爲保守的公司裡,自薦可能被視爲「不懂分寸」;而在講求實力的環境中,自薦若無充足準備,可能會被當成「徒有其表」。先充分了解在不同時空下的文化與職場氛圍,審時度勢,再決定是否出頭,是較爲明智的。

二、知己知彼:自薦前的功課

知己:自己的實力是否足以承擔這個挑戰?是否能在這個機會中發揮價值?知彼:上司的意圖是什麼?是否已有既定人選?是否有暗中權衡的考量?如果缺乏充分的信息,自薦很可能會被認爲是「搶功」或「越界」,最終不但無法獲得機會,還可能引來更多阻力。

三、衡量勝率:勝與敗的代價

最後,我們需要學會衡量自薦的勝率。毛遂自薦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具備充分的實力及識時務的智慧。但如果他失敗了呢?那麼結果可能是被平原君冷落,甚至逐出府中。

終究,毛遂自薦不是一場賭博,而是一門精準的計算藝術。在做自己的伯樂之前,先確保自己有能力駕馭風險!(作者爲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