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原蛋白市場迎爆發式增長:“藍海”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佈局制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李佳英 上海報道

據《“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預測,到2025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11.5萬億元。在這一背景下,膠原蛋白行業憑藉其獨特的生物活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逐漸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膠原蛋白這一快速發展的市場中,近日,有相關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針對當前醫用生物材料進口價格高昂的現狀,本土企業需要通過提升標準、優化品質,加快國產升級步伐。

目前在行業內,佈局膠原蛋白這一賽道的企業主要包括鉅子生物、錦波生物、神冠集團等。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規模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速,以鉅子生物爲代表的一大批醫美公司接連衝擊上市,華熙生物、錦波生物、神冠集團等接連入局進軍膠原蛋白產業,一系列的市場動態可以看出,膠原蛋白的市場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業界都想抓住這塊蛋糕。

“從已上市企業的招股書來看,膠原蛋白企業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研發投資、擴展產品組合和生產能力、全渠道銷售及經銷網絡等,這對同一賽道的其他企業會形成一定的進入壁壘。考慮到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重組蛋白成爲未來的競爭方向。而重組膠原蛋白對於參數控制、純化工藝、臨牀應用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技術和研發投入要求,所以研發實力強、有核心技術且資金相對充足的企業更可能勝出。”上述分析師稱。

信達證券分析指出,消費醫療及嚴肅醫療領域對膠原蛋白的製備技術要求更高,具備技術實力和產業優勢的企業可以構築競爭壁壘,進而打開成長空間。

膠原蛋白成“藍海”市場

膠原蛋白作爲人體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具有修復皮膚屏障、刺激細胞再生、提供結構支持等作用,在下游功效性護膚、醫用敷料、肌膚煥活、生物醫用材料等領域中應用廣泛。我國膠原蛋白行業增速高、盈利能力強,具有一定的研發和營銷壁壘,吸引了不少知名資本參投行業內的公司,而相關公司如創爾生物、錦波生物也於此前申請上市。隨後2022年5月,重組膠原蛋白護膚品龍頭鉅子生物亦計劃港股IPO。

萬聯證券分析指出,在顏值時代下,膠原蛋白行業下游敏感肌護膚、醫美等市場快速發展,受益於膠原蛋白技術的突破,未來基於膠原蛋白產品的市場滲透率預計將進一步提高,看好膠原蛋白行業的發展,建議關注產品管線豐富、注重研發投入、具備生產優勢和醫生背書的膠原蛋白護膚龍頭公司。

爲何膠原蛋白站上新風口,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首先,政策端的貢獻較爲突出。近年來,膠原蛋白政策端的不斷髮力,《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導原則》《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分類界定原則》於2021年先後出臺,規範了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判定。此後,2022年,《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立項,強調要鼓勵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新型生物材料研發創新,推動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除國家政策支持外,膠原蛋白也被認爲應用場景廣闊。目前,膠原蛋白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支架材料、化妝品、食品和醫療器械等領域。根據YH市場研究報告,全球膠原蛋白市場銷售額在2023年達到了126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8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5.5%。

信達證券分析指出,膠原蛋白具備的高拉伸強度、生物降解性能、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等特徵,不僅是護膚品、醫美產品、保健品的理想生物活性成分,還在止血、燒傷等嚴肅醫療領域有着關鍵性的應用。

另據瞭解,膠原蛋白是一種生物高分子,是動物結締組織中的主要成分,是人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蛋白質,佔全身總蛋白質總量的20%~30%。又因爲其三螺旋結構,膠原蛋白在人體內,具有親水性、穩定性和良好的細胞粘附力等特點。近年來,膠原蛋白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進細胞生長和組織修復等特點成爲受損人體的醫用“新材料”。

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在華經產業研究院看來,膠原蛋白行業有望成爲中國生物材料領域的重要支柱之一。另據東莞證券預測,隨着膠原蛋白終端產品應用範圍持續拓寬,我國膠原蛋白行業迎來藍海市場,尤其是在護膚和醫美等領域,產品溢價高、規模化的公司逐漸增加。

本土企業競相入局

膠原蛋白是皮膚護理產品的重要成分,而重組膠原蛋白憑藉其生物活性及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等優勢,在下游功效性護膚品、醫用敷料、肌膚煥活、生物醫用材料市場的應用更加廣泛。

根據公開數據,2017-2021年,我國功效性護膚品行業規模CAGR達23.4%,其中基於重組膠原蛋白的功效性護膚品市場規模CAGR爲52.8%;2017-2021年,我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CAGR達到40.0%,其中,基於重組膠原蛋白的醫用敷料的市場規模CAGR高達92.2%;2017-2021年,國內基於膠原蛋白的生物醫用材料市場的規模CAGR達33.5%,重組膠原蛋白是用於植入型醫療器械的理想生物活性成分。

基於重組膠原蛋白的產品需求快速膨脹,重組膠原蛋白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也是在膠原蛋白行業這片藍海中,廣西神冠膠原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沙俊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根據市場觀察,目前膠原蛋白醫用生物材料存在進口產品價格昂貴的局面,本土企業需要用標準更高、品質更好的產品加速實現國產替代。

一直以來,用於注射填充的膠原蛋白和玻尿酸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於膠原蛋白是一種生物原料,價格昂貴且存在安全性問題,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對技術要求很高。而在過去的技術水平下,能夠在保證無病毒傳染等安全性問題的情況下提取動物源膠原蛋白的廠商少之又少,價格又昂貴,不論是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的角度都是受到限制的。

面對這一挑戰,本土企業需要積極投入技術創新,以期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沙俊奇介紹,目前國內企業從牛皮提取的膠原蛋白材料,分子構成與人體最爲相近、不易排斥,而且通過美國FDA旗下檢測機構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測。據檢測結果,通過獨有專利技術提取的醫用膠原蛋白內毒素含量僅爲0.01EU/ml,大大優於美國FDA標準的0.5EU/ml。

放眼國內膠原蛋白企業,鉅子生物、錦波生物、神冠集團等企業手握技術優勢的企業,或研發加碼或轉型步伐加速。其中,鉅子生物擁有重組膠原蛋白核心研發技術,研發功效性護膚品、醫用敷料和保健食品;錦波生物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已在婦科、泌尿科、皮膚科、外科等領域開展應用研究,多個臨牀項目正在進展中;神冠集團是全球前三大膠原蛋白腸衣製造商之一,加速推進以膠原蛋白爲主體,膠原蛋白食品、膠原蛋白護膚品、膠原蛋白醫用生物材料組成的“一體三翼”爲架構的發展格局。

“一衆企業的入局,一方面,推動了國產品牌認知度提高了,加上從核心原料、研發技術到生產等全流程的自給自足,打開了國產品牌未來市場空間的想象;另一方面,伴隨多家企業陸續取得了重組醫療蛋白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可以看到膠原蛋白賽道的競爭也在加劇。”上述分析師說。

如何破局產業瓶頸?

在多家企業加大布局力度之際,行業競爭程度也逐漸走高。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膠原蛋白行業的競爭呈現出多元化、激烈化的特點。國內外品牌競爭激烈。例如,目前來看,在醫美注射填充領域,膠原蛋白產品單價很高,且以進口產品爲主,本土企業涉足這一領域且有獲批產品的較少、單價高。對此現象,上述分析師也指出,醫美領域的膠原蛋白產品主要分爲動物源膠原蛋白和重組膠原蛋白。前者對於本土企業來說,原料供應是問題,無法做到量產完成規模化收益;後者的原料簡單,但是受到生物合成技術限制,目前只有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和重組類膠原蛋白兩類產品獲批,產品穩定性等難題也需要解決。

這幾年,玻尿酸站在風口之上,以膠原蛋白爲代表的“再生材料”也繼續受到關注,推動了鉅子生物、創爾生物、錦波生物等接連遞表,華熙生物更是收購益而康入局。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膠原蛋白複製玻尿酸“走紅”路徑存在疑慮。

對此疑問,也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膠原蛋白針劑和玻尿酸有相似特性,因此產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如果想要複製玻尿酸的走紅,前提是降價。

“目前玻尿酸的價格已經下滑,而膠原蛋白產品受到上游原料和技術限制,價格居高不下。未來如果突破量產考驗獲得規模經濟,價格下來後在市場上會有優勢。”上述藥企高管明確,除了價格問題,目前市場上的膠原蛋白產品在功效、提取工藝等方面概念多,容易混淆,這給很多不良商家有了偷換概念、虛假宣傳的空間。

“產品到底是屬於膠原蛋白還是膠原肽、成分是否來源於動物皮,很多關鍵信息都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甚至有商家用普通保健品食品來冒充膠原蛋白產品,然後虛假宣傳產品功效。”該高管強調,膠原蛋白市場想要實現良性發展,這些市場亂象都需要優先解決。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隨着行業參與者越來越多,膠原蛋白功能性護膚品和膠原蛋白醫用敷料領域的競爭或將加劇,市場亂象也將出現。這也意味着,未來企業若想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或許需要向嚴肅醫療、醫美等技術難度更高的領域邁進,與此同時,加強市場規範較爲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