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美感實踐計劃 木工教室增收納空間

臺灣設計研究院推動「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110年度完成21校改造,其中屏東縣泰武國小的木工教室改造,由設計團隊量身訂製木桌和工具推車,可收納工具、材料和未完成作品,爲教室創造最大的使用空間。(圖/ 中央社)

臺灣設計研究院推動「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110年度完成21校改造,例如爲木工教室量身訂製木桌及工具推車,完善收納機能,不僅不再雜亂,還可作爲展覽空間。

教育部委託臺灣設計研究院推動「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今天下午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成果發表,分享設計團隊進入校園改造的經驗。

臺灣設計研究院推動「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110年度完成21校改造,9日下午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成果發表。圖爲苗栗縣南河國小食農生態園地改造後狀況。(圖/ 中央社)

臺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表示,設計團隊和師生一同完成校園美學改造,解決校園問題,也藉此開創新的教育思維。從民國108年計劃執行開始至今,已樹立了5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

110年度改造內容相當多元,從社團教室、音樂教室到學生餐廳、圖書室等,也包括戶外多功能場所。屏東縣泰武國小的木工教室,原本缺乏收納機能,學生作品和材料不得不堆放在地板上,顯得相當凌亂。設計團隊量身訂製木桌和工具推車,可收納工具、材料和未完成作品,爲教室創造最大的使用空間。

110年度更首度觸及校園雞舍,苗栗縣南河國小在設計團隊的協助下,打造出一個能讓師生、社區居民與雞羣共好、共學的食農與生態教學場域。串聯起雞舍、大樹、食農花園、堆肥空間,且每隻雞都擁有自己的名牌、蛋架,可以近距離觀察雞的行爲與生活。

屏東縣泰武國小木工教室原本缺乏收納機能,學生作品和材料不得不堆放在地板上,顯得相當凌亂。經「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劃」設計團隊改造後,爲教室創造最大的使用空間,完善收納空間。(圖/ 中央社)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表示,過去校園常被詬病缺乏美感,透過設計團隊的駐點改造,每一項計劃都令人感動。他也提到人生「上半場」都在校園內,有必要讓臺灣的校園變得更美。(編輯:陳政偉)1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