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迴歸」將回補5/16~21確診數 通報欄位降爲8項避塞車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在記者會上說出「校正迴歸」一詞,引發網友熱議。陳時中解釋,這是因爲近日通報上傳塞車,本週已經通報欄位從20項簡化到8項,纔會讓通報個案一次涌出,之後會回補到5/16至5/21的確診數中。

據瞭解,採檢通報後需填的20個欄位包括旅遊史、國家、期間等等、公司電話、發病日、診斷日、檢體採檢,主要症狀、採檢原因等,簡化後的8項只剩姓名出生日期性別職業國籍、國家、居住地址縣市鄉鎮區。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過去通報須填資料繁多,每輸入一筆資料至少要5分鐘,就算用Excel建檔,60筆也要輸入半小時。

雙北熱區採檢爆量,萬華一天就高達1000筆通報,現場也沒有網路,需要回到醫院才能造冊,這些都要花時間處理,而格式月越複雜越容易出錯,現在簡化後,有望讓通報流程更順暢。

指揮中心22日公佈新增321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另外,有400例本土確診個案「校正迴歸」,其中有2例死亡。校正迴歸個案400例中,爲185例男性、2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0日,之後會回補到5/16至5/21的確診數中。

今日宣佈400例校正迴歸個案後,引發大批網友疑惑「校正迴歸是臺灣首創名詞?指揮中心根本在蓋牌?」對此,指揮官陳時中直言「有數目上的錯誤一定要校正!」他更強調「應該是掀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