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15日抵上海 中德綠色技術合作受矚目

德國總理蕭茲(正中間)一行14日在重慶解放碑、魁星樓廣場等地漫步,感受當地風土人情。 (摘自中新社)

德國總理蕭茲15日將來到他此次中國之行的第二站─上海。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表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是中德貿易,包括德國在華投資的重要的集聚地。此次蕭茲在西方強調對華「去風險」的背景下訪華,說明非常重視和中國務實合作,也釋放信號,即德國盼和中國保持該有合作,並開拓合作領域。

澎湃新聞報導,位元於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太倉市就是在華德企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今年年初,隨着德國伯曼公司在江蘇省太倉市註冊,位於太倉的德國企業總數增至500家。太倉也被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共同授予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稱號。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研究負責人胡春春指出,德企在長三角整個的生產基地實際上就是圍繞上海佈局的,經貿關係的展開實際上也是通過上海進行的。「講到中德,講到太倉,講到福斯(德國車企)在合肥基地佈局,都離不開長三角,離不開上海作爲經濟龍頭的背景。」

報導稱,德國是對華投資金額和專案最多的歐盟國家。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23年11月,中國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專案12634個,實際使用金額424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爲汽車、化工、發電設備、交通、鋼鐵、通信等。

「目前,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德國《南德意志報》報導稱,有來自德國政界的聲音要求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便實現所謂去風險。

但德國經濟研究所(IW)根據德國央行的資料分析顯示,2023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4.3%,總額達119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德國去年對華投資佔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擴大至10.3%,爲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此次蕭茲訪問上海,其中一站是德國材料製造商科思創(Covestro),該企業致力綠色和可持續技術,是全球領先的製造商之一。

鄭春榮表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是中德貿易,包括德國在華投資的重要的集聚地。來上海訪問說明上海對於中德經貿投資的重要性,考慮到科思創在綠色、環保、可持續方面的領先地位,中德在可持續和綠色技術方面的發展潛力也值得關注,總體而言是積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