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醫療平權與醫學中心

廣設醫學中心並不能達成醫療平權,只是一點一滴腐蝕了辛苦建立的醫療體系。

日前,醫院評鑑結果出爐,臺灣的醫學中心家數增爲廿六家。依照醫療網計劃目的,是要讓臺灣的醫療資源均衡分佈,減少民衆就醫障礙。然而,廣設醫學中心會達成這個目標嗎?

●醫療網保障醫療資源的均衡分佈

全民健保是解決全民能否平等獲得醫療服務問題的工具,但是它立基於一九八五年推動的全國醫療網計劃。如果以計程車爲例,醫療網是計程車和司機的配置和管理,全民健保則是汽油和油錢。醫療網明確規範如何補足醫療資源的不足,也限制醫療機構的過度擴張。

根據醫療網計劃,臺灣畫分爲十七個醫療區域,健保將醫療單位分成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民衆生病時可先到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醫,再依狀況需求轉至專科診所或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則負責教育訓練醫師,並專注研究發展、特殊重罕病醫療。

●醫學中心定位愈來愈模糊

醫學中心當初的規畫其實是醫學院的附設醫院,爲了要訓練見習學生、實習醫師等。但是,現在醫學中心並非全附屬於醫學院,例如亞東醫院、新光醫院、國泰醫院、奇美醫院等;有醫學院的不一定有醫學中心,例如輔仁大學、陽明大學。前兩年被允許新增設醫學系的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原來就沒有醫學院。

這其實在誤導民衆,以爲醫學中心擁有最好的醫療;但是當初的規畫,在醫療服務上,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應該是相同的三級醫療水準纔對!

此外,醫療網計劃第一期原只有十三家醫學中心,依最新醫院評鑑審覈結果,今年增至廿六家(有些私立醫院爲共同評鑑,所以有些資料顯示爲廿二家),而且有一半十三家位於大臺北區域。對民衆而言,醫學中心除了教學功能,重症醫療功能才最被關注,所以醫學中心也需考慮區域的均衡。

●醫學中心氾濫,將是三輸局面

現在廣設醫學中心,就像教育體制當初的廣設大專院校,讓高等教育普及化,但是隨社會變遷及少子化現象,多所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紛紛關門。

臺灣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的診療服務其實都很不錯,但因爲醫學中心重症病例醫療功能被放大,讓民衆都忽略社區醫院的重要性。

現在的醫療政策,一步步模糊醫學中心原定目的,也歧視區域及地區醫院的社區醫療功能與發展。主政者要想想是否有達成醫療平權的初衷,還是在一點一滴把醫療體系腐蝕?

就像教改三十年後,大家批判李遠哲一樣,醫療體系目前也走在崩潰之路上,歷史也將會爲這些愚蠢的醫療主政者記上一筆。

(作者爲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