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龍介農政訂單拼產銷 李退之轟:收割拼選舉

▲前農委會主委李退之等人說,臺灣農產品外銷是逐年屢創新高,這些成績是所有農民農政單位及各農產系統大家努力的結果,絕非謝龍介所說全是自己的功勞。(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前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指出,國民黨謝龍介屢屢以自己賣了幾公噸的水果作爲推銷自己的政見,卻從未說明是誰買的?賣到何處?更未提出過任何農業產銷的具體策略與政策?事實上臺灣的農產品外銷是逐年屢創新高,這些成績是所有農民、農政單位及各農產系統大家努力的結果,絕非謝龍介所說全是自己的功勞。

李退之說,回顧2018年我國農產品外銷金額達到54.7億美元,創下過去20年來的新高,其中水果外銷1.3億美元,較2017年相比成長近3成,此外爲了建立外銷品牌形象及曝光度,農委會去年續推動TGA「品牌好農、行銷臺灣」品牌輔導工作,補助國內市政府、公(協)會及農民團體,配合外貿協會日本美國香港中國加拿大中東及新南向國家參加食品展及國際專展31場次;另在日、韓、星、馬、及美國、中國舉辦「臺灣蔬果節」;配合貿協、各縣市政府及農民團體赴海外進行農產品宣傳活動,並推動香港農產品海外據點計劃跨境電商計劃推動港澳、星馬、日本等海外新零售市場模式等,這些努力讓2018年臺灣農產品外銷日、韓金額成長6%,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金額也超過17%。同時媒合業者與農民契作契銷設置外銷供果園及蔬果集團產區計14642公頃。

李退之強調,我國和中國大陸的農產品貿易起源阿扁總統小三通,但是出口金額在馬總統執政後期卻開始衰退,一直到小英總統就職後纔回溫並屢創歷史新高。這是全體農民、研究人員和農政單位努力的結果。很歡迎不分朝野大家一起來賣臺灣農產品,不分是賺美金日幣、還是人民幣。但是農民需要穩定且持久的市場與策略,需要的是正常穩定的交易秩序,不要像是一日善事的短期政治單。民進黨黨部執行長蔡麗青也秀出謝龍介的直播影片踢爆牛皮,謝龍介議員3月1日早上在善化市場開直播宣稱賣了20萬顆的蝨目魚丸,晚上在政論節目上就變成了40萬顆,隔天3月2日在玉井市場增加到50萬顆。這樣一日三市,能不能請謝龍介議員確定數量再來說嘴?況且賣了這麼多顆魚丸卻從未見過謝龍介所說的通路、盤商出現。希望謝龍介議員不要空口嚼舌,好好扮演好市議員角色,不要忘了北區中西區投給你的2萬3千多的市民,不要來收割各單位及農民努力的成果!最後衆人在高喊國文農政產值加倍」的口號聲中,開動收割機,碾碎國民黨與中國的「政治訂單」、買辦及假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