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社企創新循環經濟 臺新啓動公益植樹共好

臺新銀行25日與「綠色冀泉」共同於臺東大學舉行「公益植樹共好計劃」樹苗培育啓動儀式。圖/臺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提供

基於將環境永續與公益永續連結成善的循環,臺新銀行25日與「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在臺東大學共同宣佈啓動「雙循環永續」案例的「公益植樹共好計劃」,除替臺新員工碳排進行碳中和植樹4千棵,並透過社福團體育苗回購,爲團體生生不息的收入來源,育苗植樹雙循環,讓環保與公益正向滾動。

臺新銀行成立30週年,宣示以認真精神推動永續,積極深化各項ESG作爲,在全球淨零共識下,正式啓動「公益植樹共好計劃」,致力環境永續,25日再與臺東「綠色冀泉」於臺東大學舉行「公益植樹共好計劃」樹苗培育啓動儀式。

臺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董事鄭家鐘、綠色冀泉創辦人陳宇華,共同將臺灣牛樟樹幼苗,提供給12家臺東地區社福團體進行培育,培育一年後長成的樹苗,未來將落土種植於臺東大學知本校區,以中和臺新員工公務出行碳排量。

鄭家鐘表示,臺新領先同業推動創造循環經濟的「公益植樹共好計劃」,與臺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獲獎團體「綠色冀泉」合作,計劃首年由臺新購買4千棵臺灣牛樟樹幼苗,提供給12家臺東地區社福團體進行培育,每家將分配到100~500棵幼苗。

綠色冀泉將爲社福團體提供育苗諮詢,並協助導入「育苗換金」模式,幼苗培育一年後長成的樹苗,一半可兌換育苗金,轉化爲收入,增加社福團體財源,另外一半可換回兩株幼苗重新投入培育,啓動下一輪環境永續及經濟循環。

鄭家鐘強調,「公益植樹共好計劃」集結植樹友善環境(E)、社福團體參與培育樹苗育苗換金(S)、展現中和公務出行碳排的積極公司治理作爲(G),可說是經典的ESG活動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