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自控成「洗腎預備軍」國健署籲40歲民眾定期健檢

根據國健署統計,糖尿病患者血糖若控制不佳,約有4成會走入血液透析,亦即洗腎治療。本報資料照片

糖尿病若不控制恐成爲洗腎預備軍。據國健署統計,糖尿病患者血糖若控制不佳,約4成需血液透析(即洗腎)。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控制好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是腎病患者的必要功課,同時,腎病必需透過驗血及驗尿才能知道,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衆3年1次、65歲以上民衆1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國人可多加利用

依據國健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8歲以上民衆中,自述經醫師診斷患有糖尿病,合併有腎臟疾病的人約有10%;同時,2022年臺灣腎病年報中,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有4成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將導致腎功能變差,影響代謝功能。

但要覺察腎臟是否生病,必需透過驗血及驗尿檢查。國健署免費提供40至64 歲民衆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衆每年 1 次的成人健檢。爲幫助民衆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疾病,健檢包含尿蛋白檢測及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計算,eGFR值即爲腎功能指數,數值愈小代表腎功能愈差,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管理,才能改善會引發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並配合醫療團隊提供之衛教指導,纔有機會逆轉腎功能。

「一旦健檢發現有尿蛋白、eGFR異常,就會獲得一張『腎臟病識能紀錄卡』。」吳昭軍表示,紀錄卡標記「腎臟病期別」及「應控制之疾病風險因子」,並以1至5期別標記相對應的尿蛋白嚴重程度,輔以燈號從正常綠燈依序爲黃燈、橙燈、紅燈之方式,標示腎功能異常嚴重程度。讓醫師、衛教師給予相對應的生活建議。

吳昭軍提醒,保腎的訣竅有三,第一,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第二,建立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習慣;第三,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就醫並遵照醫囑規律服藥,纔可避免因長期血糖過高而導致早期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