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公設比逆勢飆 北市高公設淪票房毒藥

臺北市及新北市近年預售屋平均公設比

內政部擬出手檢討高公設比問題,讓高公設比預售屋淪爲票房毒藥,尤其高房價的臺北市。據住展雜誌19日最新統計,臺北市預售屋和新成屋建案截至今年9月底,平均公設比較去年下降0.1個百分點,至35.5%;不過,新北市由於小基地個案變多,平均公設比逆勢飆高,達34.1%,年增0.2個百分點,刷新歷史高點。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採錡表示,近年雙北市建案公設比35%以下,多數消費者可接受,不過若40%以上,因基地面積小,戶數不多且車位空間不足,多面臨室內實際使用空間小、只有機械車位、每戶管理費較高等抗性,銷售表現普遍不佳,顯示小基地高公設比建案,已淪票房毒藥。

最近統計指出,臺北市前三季預售案平均公設比爲35.5%,未再創高,其中40%以上公設比建案佔比下降至3.3%,只有去年的約五成。在少數高公設比新建案中,信義區危老案因基地面積僅45.67坪,公設比達47.8%,爲今年北市最高,公設比甚至大於基地坪數。

成採錡表示,臺北市高公設比建案數量減少,與市場買氣趨緩、房價及營建成本居高不下有關,新建案總價門檻高,一般自住、換屋族可負擔的產品坪數已經不大,若高公設比壓縮室內實際使用空間,會考慮轉往房價較親民的新北市、桃園。

新北市方面,今年前三季預售新案平均公設比爲34.1%,創新高也是首次越過34%關卡。原因之一爲市區小規模建案陸續進場,使公設比35%以上建案佔比提高至2成。

至於新北市公設比在30%以下,只有4筆,其中最低僅26.5%;平均公設比主要在30%至34.99%,七成五以上建案的公設比低於35%。

成採錡表示,現在房市低總價產品銷況相對穩定,有業者推出公設比僅31%的小宅建案,銷況優於區域平均,顯示市場機制開始淘汰高公設比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