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在臺灣」-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新創事業最佳幫手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吳明機處長、青創總會總會長徐煥清與榮譽律師團合影。圖/青創會提供

新創事業常見法律問題

爲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爲核心價值,提出5+2產業創新計劃,期望創造適合新一代產業的經濟模式;然而,爲達成上述願景,企業本身除須具備一定程度的技術能力及資金,外部的經營環境更是重要的一環。

法律是企業助力或阻力?

以筆者所創辦之生技公司爲例,多年前生醫產業相關法規並未成熟,在草創期因法規及缺乏足夠法律資源,而走過不少冤枉路的企業大有人在。對生醫產業而言,新藥研發靠的不僅是技術,產品要如何符合生物科技相關法律規範更是一門學問;再者,新創企業起跑時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穩定後,公司治理相關的大大小小法律問題亦細數不盡,從勞基法、稅法、公司法、國際貿易相關法規,直至公司發行IPO上市(櫃)也與法律息息相關。

不僅如此,「研發」可說是生技公司的心臟,在推出新藥時,必須留意是否侵權,一但不小心侵權,賣越多反而可能賠越多;除避免侵犯他人專利外,保護自己更是重要,研發完成後千萬勿省略爲產品申請專利,別因一時疏忽讓好商品被抄襲,使投入的研發成本付之一炬。

而商務合約的擬訂更是存在着許多眉角,同樣以前揭之生技公司爲例,該公司曾引進國外廠商新藥,並投入大量資源成功開拓市場,後來亦締造出相當亮麗的業績成果;然而該公司當初在與供應商簽約時,僅規範我方之基本訂購量,卻未要求日後可額外增加之數量,導致銷售一空後,供應商卻不願再續約或供貨之情況,企圖直接進入市場收割,在貨源不足的情況下,本國之企業亦只能摸摸鼻子放棄該產品。

從上述案例可知,新創企業在沒有法律人才的背景下,往往會忽略「律師」的重要性;透過律師專業的建議,可協助創業者檢視專利及合約問題,在企業經營的汪洋中,找到事業前景的燈塔。法律是保護企業的糖,也是反噬企業的毒藥。對事業經營者而言:「天下無難事,只怕不懂得解決法律問題的人」!

法律服務資源 強化新創事業經營

許多新創產業圈的朋友,常因事業規模不夠大,而面臨法律資源不足的窘境。

因此,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獲取法律資源便更顯重要。

新創事業夥伴如能多加善用政府所提供的免費資源,將可以最少的成本,創造最大的企業產能。

爲提供新創事業全面性的法律支援,青創總會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支持與協助下,依據企業經營時最常見之各式法律領域,遴聘150位專業榮譽律師羣,解決新創團隊常見的缺乏專業法務人才之問題,並提供最適切的法律協處,陪伴協助事業經營更爲順暢,避免誤踩法規地雷!

掌握多變環境 新創網絡全臺閃耀

經營環境瞬息萬變,法規法令與時俱進,政府單位在面臨新辦法頒佈時,往往會舉辦公開之免費說明會及諮詢輔導服務。

尤其是今年度新所得稅制、公司法接連上路,隨着商業型態的多元化,企業在商業合作或競爭的關係中應如何才能自保,皆是我國新創及中小企業面臨到的重要議題,政府資源即是企業汲取法令新知的重要管道。

綜觀上述條件,無論事業形態是傳統產業、新興科技服務業,亦或是一般小商號,皆可以多加利用經濟部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服務網及中小企業榮譽律師羣,掌握最新法律知識,避免法律糾紛發生,保障企業權益、並降低創業過程中的法遵風險,讓臺灣的新創事業能閃耀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