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春暖京津冀|“河北,我們來對了!”

北京藥企在滄州迎來發展新機遇

“河北,我們來對了!”

2月18日,農曆正月初九,位於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裡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貨車在縱貫園區的北京大道和藥企之間往來穿梭。

“1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鹽鹼荒灘。如今,已變成京津等地藥企集聚的產業園!”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招商局副局長白雷一邊說,一邊帶着記者走進北京金城泰爾製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

在該公司生產二車間,機器高速運轉,富馬酸比索洛爾原料藥正被源源不斷生產出來。

“今天是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我們兩條生產線全力投入生產,一天就能生產80公斤。”北京金城泰爾製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偉龍說。

北京金城泰爾製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的前身是北京郎依製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是首批簽約落戶該產業園、首批開工建設的北京藥企之一,也是首家在這裡試生產的北京藥企。

“2015年1月簽約,2015年4月開工建設,2016年10月試生產……”北京金城泰爾製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黨支部書記胡文秀說,“河北,我們來對了!在這裡,北京藥企迎來發展新機遇。”

受環境、土地等因素制約,北京醫藥產業需要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爲北京醫藥產業轉移提供了廣闊新空間。

2015年1月,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決定共建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承接北京企業集體轉移。

爲打破政策壁壘,京冀探索實行了醫藥產業轉移異地監管方式:集中轉移至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的京籍藥企,仍由北京市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實施許可和認證,對企業生產情況進行延伸監管;入駐園區的北京藥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稱、註冊地址不變,相應產品批准文號不做轉移,按照變更生產地址辦理。

該園區由此成爲京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

“在這裡,既解決了新藥品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產難題,又保留了‘北京藥’的品牌效應和首都市場,非常有利於企業發展。”王偉龍說,如今,公司的生產規模比來河北前擴大了近五倍。2022年,公司又投資五千萬元建設了普羅雌烯項目,目前項目已竣工,今年投產後,預計將實現產值8000萬元。

爲了滿足衆多醫藥企業的研發需求,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了南開大學—滄州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化學藥孵化平臺、分析檢測平臺以及中試基地等科技創新平臺,構建起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完整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成了藥企創業的“樂園”。如今,園區已投產原料藥產品近100個,涵蓋心腦血管、抗腫瘤、抗感染、精神神經、代謝及內分泌等領域。

“今年是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設立的第10個年頭,通過實行醫藥產業轉移異地監管,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目前,產業園累計入駐企業60家。其中,北京企業36家,總投資116億元;天津企業9家,總投資21.9億元。”白雷說。(河北日報記者 戴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