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後首批!滬深交易所今年“零受理”局面打破,分別新增受理1單IPO申請

今年滬深交易所IPO“零受理”局面打破。6月20日,滬深交易所分別新增受理了1家企業的IPO申請。這是今年滬深交易所分別受理的首單IPO申請,也是新“國九條”之後首批企業IPO申請獲得受理。

這2家企業分別爲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金新能”)、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鈾業”),申報上市的板塊分別爲滬市科創板和深市主板。

有中介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次滬深交易所新增受理IPO申請,可能與近期推出的政策有關係,更多的是要在各方面重塑市場信心。

6月19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積極主動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從制度機制以及理念上解決包容創新的問題。同日下午,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新“國九條”後首批企業IPO申請獲受理

在這之前,今年滬深北交易所僅新增受理了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均來自北交所,滬深交易所新增受理的數量均爲0。

6月20日,這一僵局被打破。A股市場新增受理2家企業的IPO申請,分別來自滬市科創板和深市主板。至此,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增受理的IPO申請共有4單。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滬深交易所分別新增受理1家IPO企業的申請,應該視爲積極的信號,表明市場活躍度正在提升、政策效果正在顯現以及企業融資環境正在改善。

“這一事件可能對後續企業申報產生一定的參考意義,並可能激發更多企業的申報熱情。”田利輝稱。

自去年8月份以來,IPO處於階段性收緊狀態。去年8月份以來,上交所和深交所新增受理的IPO申請數量下降,分別受理18單和15單,北交所新增受理的上市申請則較多,達到76單。

不過,IPO相關政策也不斷推出,定位和方向越來越明晰。

今年4月份出臺的新“國九條”明確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具體舉措在於: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將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納入發行上市負面清單;從嚴監管分拆上市等。

之後,證監會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滬深交易所也對發行上市相關規則進行了相應修訂。

對科創企業而言,監管的支持力度更大。在4月份證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下稱“科創16條”)之後,6月1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即“科創板八條”)。

“科創板八條”文件提及了多達30餘項具體內容。其中第一項便是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包括:嚴把入口關,優先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有機構人士認爲,在科創板推出暨註冊制試點改革5週年之際,泰金新能的受理迴應了市場對資本市場後續走向的關切,增強了科技型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硬科技”企業從科創板建設中受益。

兩家公司成色如何?

滬深交易所新增受理的這兩家擬IPO企業,保薦機構均爲中信建投,律師事務所均來自國浩,分別爲國浩律師(西安)事務所、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

申報科創板的泰金新能,專注於高端綠色電解成套裝備、鈦電極以及金屬玻璃封接製品的研發、設計、 生產及銷售。此次申請上市,擬募資資金15億元。

該公司選擇科創板第一套標準申報上市,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爲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爲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根據招股說明書,2021年~2023年,泰金新能的營收分別爲5.19億元、10.05億元、16.6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498.28萬元、9829.36萬元、1.55億元。

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電解成套裝備及銅箔鈦陽極,實現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3.38%、70.08%和81.84%,收入規模和佔比持續增長。而根據高工鋰電預計,中國電解銅箔設備的市場規模在經歷高速增長後,2024年~2025年將進入行業調整期。

“如果未來5G、AI等應用場景對高性能PCB市場需求拉動不足,或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相關行業發展不及預期,導致鋰電池的需求增長可能放緩甚至下滑,各銅箔廠商週期性放緩投資進度或降低產量,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泰金新能稱,存在下游行業投資週期性放緩,導致公司業績波動的風險。

另外,這三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117.34萬元、3755.39萬元和4854.30萬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爲4.08%、3.74%和2.91%。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公司研發人員合計101人,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例爲17.57%;公司擁有應用於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72項。

申報深市主板的中國鈾業,主要從事天然鈾資源的採冶、銷售及貿易,以及獨居石、鈾鉬等放射性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品銷售。

該公司選擇新規下的主板第一套標準申請上市。根據招股說明書,中國鈾業2021年~2023年(報告期)經審計的營業收入分別爲89.06億元、105.35億元和148.01億元,累計爲342.42億元,不低於15億元;扣非前後的歸母淨利潤孰低者分別爲7.59億元、12.60億元及13.02億元,累計爲33.21億元,不低於新規規定的2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

報告期內,中國鈾業天然鈾業務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爲91.58%、89.22%和91.92%, 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天然鈾產品市場價格主要受市場供求關係、全球重大政治事件、產能變化、 濃縮服務價格、國際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

該公司提示風險稱,若國際天然鈾市場價格發生大幅波動或政策變動導致公司天然鈾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除天然鈾和其他產品銷售價格外,公司盈利能力還與下游市場需求、礦山生產情況、原材料採購價格、匯率波動等多項因素相關。如果上述單一風險出現極端情況或多項風險疊加發生,公司可能面臨經營業績大幅下滑風險。

此外,中國鈾業還提示稱,存在客戶相對集中、關聯交易、境外經營等風險。報告期各期,該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在80%左右,客戶集中度較高;關聯交易方面,中國鈾業向中核集團及下屬單位關聯銷售金額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65.36%、48.02%和53.54%,主要系向中核集團及下屬單位銷售天然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