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丨高速路網暢通中國

8月8日,新華社客戶端刊發中國紀檢監察報“非凡十年看變化”欄目文章《通車裡程世界第一 路網規模全球最大 高速路網暢通中國》。文章指出,過去十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網越織越密。截至202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1.7萬公里,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網。

許廣高速湖南常桂段。劉東華 攝

上海高速公路鳥瞰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州機場高速收費站的智能收費機器人。廣州市花都區紀委監委 李佳鑫 攝

7月29日至31日,雅康高速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爲整個工程建設畫上圓滿句號,標誌着首條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的高速公路開啓營運新階段。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新開工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項目近170個,里程達4800公里。

交通是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爲代表的交通運輸事業發展迅猛。在去年10月14日召開的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們堅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羣,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

作爲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過去十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網越織越密。截至2021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1.7萬公里,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網。

一條高速公路帶出一個萬億GDP城市經濟帶

長三角,中國交通網絡最爲密集的地區之一。一張密如蛛網的高速公路網,帶動人才、技術、物資等要素在各個城市間充分流動,爲區域一體化注入強大動力,滬昆高速就是其中之一。

滬昆高速(G60)起於上海市松江區,一路向西南綿延,全程約2700多公里,經由浙江、江蘇、安徽等省份,直至雲南昆明。依託這條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長三角與雲貴高原的距離被拉近,沿線的企業也被串聯起來,進入同一個“朋友圈”。

杭州市高科技企業孵化園區、合肥市廬陽IE果園……這些園區雖然不在一個城市,但它們卻有一個共同點:同屬於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都位於滬昆高速公路沿線。

依託一條路建設跨區域的科創走廊,這一設想始於2016年。當年,公路的起點——上海市松江區考慮到本區近95%的先進製造業、科創要素都集聚於高速公路兩側,提出了沿滬昆高速公路構建科創走廊的構想,上海、嘉興、杭州等九座沿途城市由路聯結,在沿線發展出一個萬億GDP城市經濟帶。截至今年5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在科創板上市企業已達66家。

在滬昆高速公路的起點上海松江區,在G60科創走廊啓動之前的2015年,全區製造業稅收比重僅有29.12%,而到2019年,製造業稅收佔比增長至48.5%,接近稅收的一半。依託科創走廊,松江區的財政整體收入也大幅增長。

從上海市的松江大學城出發,沿着滬昆高速向西南前行,45分鐘後便到達浙江省嘉善縣經濟開發區。開發區中有一家名爲晟合新材料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主要從事汽車內飾面料、服裝功能面料等的研製與銷售。從成立之初不足百人的小微企業,到現在年產值2億元左右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晟合新材料公司轉型蝶變離不開滬昆高速。

“2016年起,我們公司開始做產品的轉型升級。從原先單一生產女裝粘合襯布開始向汽車內飾面料、服裝功能性複合面料拓展。”晟合新材料公司總經理助理盛秋輝介紹:“在這之前,因爲存在技術‘卡脖子’,我們的年產值沒有超過3000萬元。全靠科創走廊相關政策,我們與上海松江大學城的東華大學科研團隊合作,先後兩次解決了‘卡脖子’技術難題。”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嘉善縣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先後推動300多家嘉善企業與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聯合攻破技術難題60多項。

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經開區內的安徽益佳通電池有限公司也是G60科創走廊的受益者。公司副總經理楊雲求表示,G60新能源產業聯盟廣泛聯合成員城市的企業和科研院所,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協同創新,加快新能源領域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集聚,爲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要素對接平臺,讓企業可以很便捷地獲得人才、資本、技術的支持。

除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滬昆高速對沿線其他城市企業發展的帶動效應也十分突出。義烏秋客供應鏈公司,主要代理安徽、江西等地貨主海運出口業務,以前由於經常堵車,貨物不能及時到達港口,國際海運常出現空倉,公司因此有不少運費損失。這幾年,高速公路網越來越密集,運營管理也越來越好,貨物準時到達,空倉明顯減少。

一條滬昆高速,也把湖南和浙江的企業連接起來。位於浙江義烏的“陽光8點”是一家售賣學生書包的店鋪,書包的生產廠家陽光箱包有限公司位於湖南邵東市,同在滬昆高速沿線。公司負責人劉柳介紹,有了高速公路,工廠原料、貨物運輸方便了很多,從浙江等地購買的原料,次日就能到達,產品沿着高速先到義烏,再分銷全國。以前,因爲道路不暢,邵東的許多企業都做不大,滬昆高速貫通後,銷路打開了,目前,邵東市書包產量佔全國的60%,年產值突破110億元。

“縣縣通高速”讓外面的遊客走進來,山裡的農產品運出去

7月30日,廣西南寧六景至賓陽的六賓高速公路全線送電成功,標誌着廣西全境“縣縣通高速”工程順利完成了上半年的既定目標。根據廣西交通運輸廳發佈的數據,今年,廣西在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一共76個,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廣西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突破80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目標。

山嶺環繞、交通不暢,曾是制約廣西發展的一個巨大阻礙。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關江村原村黨總支書陳亮明還記得,十年前,村民們種植的竹筍、羅漢果等土特產,運到柳州市要4個小時,路上顛簸,夏季高溫,讓產品的新鮮度大大降低,銷路一直上不去。2019年,陽鹿高速和寨沙至拉溝的二級路修通,到柳州只需一個半小時。得益於交通的便利,陳亮明承包了關江村集體經濟項目竹筍加工廠,僅去年1年,就收購了47萬斤竹筍,全部銷往柳州螺螄粉廠。

“縣縣通高速”“四好農村路”,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網開始由大城市向基層不斷延伸,交通的改善不僅給當地羣衆帶來出行的便利,也推進了廣大鄉村的振興發展。

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風光秀麗,有國家一級景點龍脊梯田景觀和原始森林保護區,但十年前,這裡的遊客還很少。旅遊業發展不起來,主要受制於交通:縣城位於山區,到桂林市只有321國道,全程80多公里,彎多坡陡,要顛簸數個小時。

“以前,外面的遊客進不來,我們的農產品出不去。這些年道路變化大了,我們的產品也不愁賣了。”龍勝縣龍勝鎮上孟村村民楊親合擺弄着手機,手機上,桂林市區客戶發來的訂單已經排成長隊。楊親合忙着招呼家裡人按照訂單裝貨。“晚上從山上把雞鴨抓進籠,凌晨二三點裝車運往桂林,很多市民在早市上排隊搶購龍勝土雞土鴨。”

2017年,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正式通車,將龍勝縣融入“大桂林一小時經濟圈”。楊親合說,這些年路好走了,他便嘗試了“實體店+手機下單+次日配送”的售賣方式,因爲路上不堵車,產品的新鮮度有保障,下單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是廣西,十年來,在全國各地,高速公路網覆蓋面積在不斷擴大。去年年底,伴隨着5條高速公路的通車,雲南省昭通市的10個縣市區通了高速路。陳貴軍是昭通市彝良縣海子鎮大田村人,過去,他和村民們出行基本靠步行,運輸主要靠人背馬馱。幾年前,大田村的進村公路修通了,陳貴軍家蓋起了小洋房。

“路不通怎麼蓋得了房子,什麼東西都拉不進來。”陳貴軍笑呵呵地說,去年底,宜昭高速公路彝良到昭通段正式通車,在海子鎮就設有一個互通,原來從他家到昭通需要轉幾趟車走四個小時左右,現在從家門口就可以直接上高速,車程縮短到1個多小時。去年,他買了一輛小轎車,在昭通市務工間隙就可以回家看看。

昭通市副市長夏維勇介紹,近年來,昭通累計完成“五網”基礎設施投資5000億元以上,是前10年的6倍左右。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從2012年的135公里到如今超過800公里,高速公路數量從10年前僅有1條到目前建成9條,打通了11個出滇入川進黔高速通道。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王太表示,目前,高速公路網絡已覆蓋98.8%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連接了全國約88%的縣級行政區。上個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公路網規劃》的通知。按照新的規劃,屆時,全國所有縣市15分鐘上普通國道,地級行政中心和城區人口10萬以上的市縣30分鐘上國家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智慧升級成爲大趨勢,在越來越“聰明”的同時也越來越綠色

前不久,黑龍江省哈大高速公路智慧雲收費項目正式啓動,成爲全國首條全線支持智慧雲收費運營的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全路段收費站一共42條車道,其中有一半爲機器人收費車道,自助繳費機器人不僅可以收(發)卡,還能開具電子發票,徹底將收費人員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高速公路智慧升級成爲一種趨勢。去年6月底,我國第一條“面向未來的新一代智能高速”——江蘇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建成通車。何爲“未來高速”?對此,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表示:“高速公路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和綠色化。”

以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爲例,整條線路一共落地實施了20多項智慧綠色應用場景。據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局長蔣振雄介紹,5G、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等前瞻性、創新性技術的成功試點應用,讓這條高速擁有了霧天行車誘導、橋樑自動消冰除雪等多項功能,其中有些功能是首次在國內道路上實施。在大霧天氣,車道兩側的激光測距車檢器可以準確感知車輛所在車道,通過路面誘導燈對車輛進行車道級安全誘導行駛;在雨雪天氣時,傳感系統會對路面積雪與結冰狀況進行智能判斷,一旦發現路面存在積雪或結冰,系統就會自動噴灑融雪劑或開啓路面下的發熱電纜除冰;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智慧管控平臺會第一時間接收到信息,自動開啓車道管控……

在越來越“聰明”的同時,越來越“綠色”也成爲近年來高速公路發展的一大特色。鎮(鎮江新區)丹(丹陽市)高速是交通運輸部“綠色循環低碳主題性示範項目”創建工程。從2013年項目籌備到2020年竣工驗收,公路建設方一直積極採用綠色節能減排技術。據鎮江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原工作人員侯輝介紹,公路建設中實施了11個大項、48個分項的節能減排項目,在水晶山服務區及收費站開展實施了低能耗房建節能技術,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鎮丹高速的綠色不僅體現在建設環節,也體現在運營中。在鎮江揚中市工作的郭女士老家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她以前每週回家只能從國道走,路程遠還不太安全,自從鎮丹高速建成後,不僅省了路程,開車的體驗也好了許多。“兩邊綠化賞心悅目,水晶山服務區的照明及供水等運用了太陽能發電等低碳技術,用起來也很方便。”郭女士表示。

高速公路智能化、綠色化是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最新的《國家公路網規劃》也將創新智能和綠色低碳作爲國家公路網發展的重要原則和目標,並提出了具體實施要求。在近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王太表示,在提升公路建設綠色智能方面,將以綠色公路建設爲載體,堅持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沿線生態環境,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以科技創新賦能公路建設發展,提高國家公路數字化、網聯化水平。

來源丨新華社 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丨王雅婧

責編丨樊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