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AI智能體走熱,將如何改變生活?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題:AI智能體走熱,將如何改變生活?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宋晨、吳文詡
學會搭建使用AI智能體後,自媒體運營者小米感覺就像多招了一名24小時給自己打工的“文案設計師”,1分鐘就能生成10個爆款標題,“省心多了”。
AI智能體(AI Agent),正成爲新的人工智能熱詞。作爲不少人看好的AI應用發展方向,AI智能體備受關注。
AI智能體來了
不久前,OpenAI列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五級路線圖:L1是聊天機器人;L2是推理者,即像人類一樣能夠解決問題的AI;L3是智能體,即不僅能思考,還可採取行動的AI系統;L4是創新者;L5是組織者。
究竟什麼是AI智能體?“通俗來講,AI智能體就像一個有智商、有情商、能理解、會幫忙的‘小助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先進技術中心副主任陳浩說。
AI智能體與大模型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蒲志強說,可以將AI智能體理解爲更立體、“類人”的智能系統。除了提供大模型廣泛使用的語言交流,AI智能體還能完成更復雜的任務。
例如,下達“買咖啡”這項任務指令,大模型會告訴你“我不能直接爲您購買咖啡”並給出其他建議;AI智能體則會首先拆解如何購買咖啡,並擬定代用某APP下單及支付等步驟,按照這些步驟調用APP選擇外賣,再調用支付程序下單支付,無需下達指令的人指定每一步操作。
目前,AI智能體已在不少場景中得到應用,如客服、編程、內容創作、知識獲取、財務、投研、手機助手、工業製造等。
在百度文心一言APP上,每個人都能創建和展示自己的AI智能體,進行“視頻對話”、背單詞、糾正口語,還可以通過AI智能體模擬面試、與AI古人對話等。
幾秒鐘就可以給簡歷打分和優化;生成多種風格的文案;把工作內容教給AI智能體後,就可以幫自己完成一部分工作,相當於擁有自己的實習生……
今年1月,智譜個性化智能體定製功能上線,用戶用簡單提示詞指令即能創建屬於自己的AI智能體。智譜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體中心有幾十萬用戶公開發布的智能體,平均每天提問次數超過50萬次。
將帶來哪些變革
隨着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少人已更多將其作爲“工具”而非“玩具”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工作效率。
有10年品牌運營經驗的自媒體運營者小米已幫助不少中小企業搭建了自己的AI智能體。“在其幫助下,1個人可以快速產出300條文案,同時管理多個賬號。”
越來越多AI智能體應用於各行各業,將帶來生產力的提升和企業運營管理方式的悄然轉變。
蒲志強注意到,機構佈局“數字員工”的熱情高漲,應用場景豐富,任務日趨複雜。
部分細分市場已出現顛覆性變化。如在內容創作行業,AI智能體已能實現一句話生成視頻,或採用流水線,通過多個大模型協作生成內容更復雜的短片;在文學創作中,通過AI智能體產生劇本、創意等已被更多從業者接受。
“AI智能體的廣泛應用可降低人力成本。對普通人來說,相當於多了很多幫手;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個智能化轉型的機會。”瀾舟科技CEO周明說。
陳浩說,通用AI智能體能主動參與到各環節中,而非被動執行預設任務。這不僅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更好應對突發情況,提高生產和服務的靈活性。
此外,AI智能體對於解決老齡化等社會難題也有更積極的作用。
據陳浩介紹,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和“高密度觸覺靈巧手”能識別環境,根據環境調整行動策略,不需要人再額外下指令。
“AI智能體能輔助老年人日常生活,對居家養老將會是很好的幫手。此外,在重大自然災害現場等‘人到不了的地方’,可以通過AI智能體實施危險作業或救援任務,大幅減少傷亡損失。”陳浩說。
同時,AI智能體的發展也可爲更多企業開拓創新空間,形成更完善的AI產業鏈。
截至今年8月,百度文心智能體平臺開發者已達60萬,企業數量升至10萬。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羣組總經理何俊傑表示,AI智能體將重塑人與技術互動的方式,帶來新的應用生態、流量格局和商業模式。
“智”與“治”如何平衡?
不少業內人士認爲,AI智能體是未來趨勢所在。
《2024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顯示,AI智能體有望成爲下一代平臺。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表示,對於接下來AI應用的發展方向,最看好智能體。
有觀點認爲,在可預見的未來,智能手機上都會有一個AI智能體,它將集合各類數據,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需求;它將是企業的“AI程序員”,協助開發人員完成一系列繁瑣工作;或是“數據分析員”,自動彙集分析企業數據,挖掘數據金礦價值。
李彥宏表示,隨着基礎模型日益強大,開發應用也越來越簡單。只要用“人話”把工作流程說清楚,再配以專有知識庫,即可做出很有價值的AI智能體,比互聯網時代製作一個網頁還簡單。
也有不少受訪專家認爲,當前已出現的AI智能體僅能完成較爲簡單、固定的工作,總體仍處發展初級階段。
飛速發展的同時,AI智能體也面臨技術風險、倫理和隱私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AI智能體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會收集大量數據,需要確保數據安全,防止隱私泄露。AI智能體雖然能提供建議,但並非都具有權威性。此外,AI智能體的自主性越強,越有可能在複雜或未預見的情境中作出不可預測或不當的決策。
周明認爲,要從不同維度設立安全屏障:在研發環節,應將安全性作爲核心設計原則,爲研發人員提供相應培訓,防止模型算法帶有偏見;在使用環節,提升公衆對技術應用邊界、風險挑戰的認知,增加反饋渠道。
智譜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應制定嚴格的內部規範和操作流程,確保開發、測試、部署和使用都在可控範圍內。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爲AI智能體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導。同時,要建立責任追溯機制。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海峰也認爲,政策制定應納入多方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建立適當的AI倫理審查機制,對高風險項目進行獨立審查,確保其符合倫理標準並對社會有益。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