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Voting上路!投什麼市府決定 投票結果一定採用

臺北市長柯文哲。(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力推i-Voting政策,但成效卻備受外界質疑,讓柯也要求內部進行檢討。19日北市府召開記者會,研考會宣佈新版的i-Voting將上路,將着重在案前的討論而非投票結果,且除了限定公共政策議題外,投票結果一定採用,另外新增民衆自主提案系統

灌票參與度低 舊i-Voting成效差

柯文哲主政至今,總共舉辦過11次i-Voting,包括世大運吉祥物命名、交六廣場命名、公館徒步區等,全都透過i-Voting舉行,但成效不彰的問題仍如影隨形,更屢遭外界質疑市民參與度不高,例如交六廣場命名僅有兩千多人次參與投票。

爲此,柯文哲下令要求檢討,研考會18日推出新版i-Voting。在發佈記者會上,除了強調未來將限定公共政策議題外,還將加強宣傳、投票結果一定採用,另外還新增民衆自主提案系統,強調着重宣傳與討論過程,提升投票品質。i-Voting新制分爲「提案階段」、「提案初審階段」、「提案討論階段」、「形成選項接段」、「上架宣傳階段」及「投票、結果公佈及執行階段」。

新版i-Voting加強參與討論

柯文哲直言,「沒有討論的投票是沒有意義的,這次會強調討論的過程」。未來民衆可自行提案,若60天內達到3千則附議就可以成案,後經市府公民參與委員會委員以及外部委員初審,若順利進入最後階段投票,投票結果機關一定會參考採用。

首波議題「動物園是否應增加不對外開放時間」由世大運吉祥物熊贊和柯文哲共同發表,目前已進入提案階段,後續還會再進入初審、宣傳、投票等階段,結果預計最快5個月內出爐。熊贊在發佈議題後隨即「趕行程」走先,被柯文哲吐槽,剛纔熊贊把題目key完就跑是不對,應該還要寫理由

此外,研考會表示,i-Voting議題範圍將限定爲臺北市政府權管,且與民衆權益相關的公共事務,另外投票結果機關也一定採用。

投什麼議題?市府決定

研考會表示,新版i-voting在第二階段有一個初審,裡面會外部委員跟公民參與委員會的委員,「一起來看這整個提案、議題的設定合不合理」;研考會指出,議案能不能成爲提案範圍,除了必須是臺北市政府的權管範圍外,「我們要看是不是能在討論過程當中,讓市民充分理解所有正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