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嶄露頭角 臺商及早佈局

(圖/大陸央視新聞)

石油能源普及後,巨型海上貨輪成爲國際運輸主流,造就蓬勃的「海洋經濟」,大陸沿海城市乘勢而起,拉動鄰近地區成爲經濟生產重心,相較之下,缺乏港口之便的內陸區域不免發展滯後。2013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大戰略規畫,通稱「一帶一路」,除拓延海上經貿既有優勢外,更在古「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提出以貨物流通、經貿合作爲平臺,與沿線各國共同推動建設與發展,不但使久處沉寂的南亞、中亞與歐洲內陸國看到突破的曙光,而大陸利用地理區位優勢陸海雙線推動經貿發展的高招,也讓歐美國家又羨又妒。隨着沿線鐵路及「中歐班列」的推進,去年「一帶一路」貿易額19.47萬億人民幣已佔大陸進出口總額的46.6%,扣除東協十國,中亞入歐沿線各國進出口佔比高達19.6%,其中最關鍵的區域就是新疆。

新疆人口2600萬,面積相當於46個臺灣,更有長達5000多公里的邊界線,分別與俄羅斯、哈薩克、印度等8國接壤,自古就是各民族交融往來的通道。近年來拜多條高速公路完工通車之便,使新疆那拉堤草原、喀納斯湖、可可托海、喀什古城、帕米爾高原一躍而成熱門景點,臺灣到新疆旅遊的人數成倍增長,僅今年上半年即達15萬人。新疆盛產石油和優質棉花、小麥等,以往因地處偏遠發展緩慢,如今交通條件改善,且大力開發風、光、水電資源,用電成本低廉,漸獲投資者青睞。而大陸政府每年支持新疆建設超過5千億人民幣,又指定19個經濟實力強大的省市對口支援,大量人才、財政、物資投入加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加持,更使新疆發展突飛猛進。

8月上旬臺企聯組織臺商參訪新疆重要經貿設施,包括位於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的自貿區及綜合保稅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區首府伊寧市及霍爾果斯口岸,並參觀「中歐班列」運營現況,作爲未來規畫參考。除了依託陸、空聯運優勢發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先進製造、跨境電商已有相當成果的烏魯木齊市外,位於中國和哈薩克邊境的霍爾果斯市從古「絲綢之路」重鎮發展成大陸西北唯一集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光纜、郵件「六位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口岸,最讓我們印象深刻。

目前「中歐班列」已有23條運營路線,輻射德國、波蘭、土耳其、俄羅斯等19個國家、23個城市。由內地各省市出發的貨運火車只要15天即可抵達中歐,需時爲海運之半,費用與風險大幅降低。霍爾果斯口岸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2023年由此經中亞抵達歐洲的火車超過1.44萬列。歷史的「絲綢之路」曾因海洋經濟勃興而沒落,如今透過「中歐班列」重新串聯大陸內地14億人口的市場和由中亞到歐洲13億人口的潛力市場,彼此中轉連結,資源互補共濟,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在大陸的臺資企業70%爲生產型企業,又多以外銷爲主。眼前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美國擴大對大陸產品加稅,歐洲也研擬跟進,大陸臺資企業出口利潤降低,轉作內銷又面臨激烈競爭,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如果開拓「絲綢之路經濟帶」由中亞入歐沿線市場,並且跳脫傳統海運模式,利用廈門、武漢等城市陸上接駁「中歐班列」,或有助於突圍爭取生機。開發新市場需評估產品運輸效率、成本與可靠度,也需考量銷售渠道推廣的難易和匯率變動與收款安全,但我們確信此一市場潛力巨大,值得臺商定點投入,深度發掘。期待臺商看準商機,及早佈局。(作者爲臺企聯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