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並存 宜蘭五穀廟修復落成

宜蘭五穀廟舊廟歷經1年多修復重組在29日落成啓用,宜蘭縣長林姿妙(左六)揭牌時感謝廟方與縣府同仁共同努力。(李忠一攝)

有165年曆史的宜蘭五穀廟,原本廟方打算原地改建,經宜蘭縣政府登錄爲歷史建築後,與廟方取得共識採新舊廟並存方案,歷經1年多的修復工程,舊廟修復重組在29日落成啓用,並規畫爲神農文化常設展館,展出珍貴的歷史文物。

宜蘭五穀廟前身是1812年清代官方設立的先農壇,奉祀神農大帝,歷史沿革有211年,現存的舊廟是1858年興建,亦有165年曆史;廟方考量舊廟有結構安全等問題,預計原地改建,縣府則在2016年登錄爲歷史建築,把舊廟保存下來,但廟方仍無法解決新廟要蓋在哪裡的問題。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經與廟方多次討論,決定以舊廟原址作爲新廟興建空間,原址西南側約60公尺處重組、修復舊廟,修復工程獲得文化部覈定補助1575萬元、縣府自籌525萬元,去年初開工,昨修復落成。

修復完成的舊廟規畫「神農文化常設展」,陳列五穀廟歷代保存迄今的珍貴文物,文化局說,明清兩代重視農業,五穀廟是官廟之一,雖然舊廟建築顯得樸素但用料佳,如大木結構是用肖楠,還有使用壓艙石、磚做建材,這些有上百年曆史的建材,在舊廟重建都有保留、使用。

宜蘭縣長林姿妙昨出席落成典禮、揭牌,她表示,感謝廟方與縣府同仁共同努力,以新廟滿足現代化的使用機能,並提供空間重組舊廟,讓宜蘭五穀廟的信仰香火增添承先啓後的歷史意義。

文化局指出,這是繼二結王公廟、利澤簡永安宮後,宜蘭縣第3座新舊並存的清代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