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壽雙管齊下 接軌IFRS 17與ICS

今年新光人壽四大重點策略

壽險業距2026年接軌IFRS 17與ICS,剩下不到一年的準備期,新光人壽在商品策略上雙管齊下,要趕在接軌前大量累積CSM(合約服務邊際)。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25日宣佈,今年以美元利變保單爲主力,並加大A&H(意外險與健康險)銷售,尤其着墨健康險,也未放棄投資型市場,連兩年推澳幣投資型年金險,擬待2026年接軌後全力進攻投資型保單市場。

魏寶生帶領新壽高層出席新商品記者會,宣佈第二年發行澳幣投資型年金險,爲壽險首檔連結社會債券的結構型保單。魏寶生表示,新壽雖賣的投資型保單不多,但都有特色,兩年前他加入新壽時,就想着要選擇與長期投資國外的機構合作,因此去年推出首檔連結綠色債券的境外結構型保單,今年趁勝追擊再推連結社會債券的境外結構型保單。

目前投資型保單市佔較高爲國泰、南山、安聯、富邦等,連兩年推投資型年金險,是否代表新壽要轉向進攻投資型?新壽協理林保霖指出,今年以接軌爲首要任務,要大量累積CSM,因投資型對CSM幫助不大,因此今年以美元利變爲主力,去年是美元利變銷售冠軍,今年並宣示加大A&H銷售,尤其會關注在「H」(健康險)上,1月賣A&H已來到壽險第三名。等明年接軌後再拼投資型保單,有助接軌ICS後調整投資配置。

目前新壽新契約保費中高達7成爲美元保單,旗下美元利變險宣告利率最高也有4%以上,3月擬再拉高美元宣告利率搶市佔;健康險從今年初就陸續推出高齡實支終身險與保障到最高90歲的定期防癌險,1月推出後銷售表現佳。

另過去困擾新壽的RBC(資本適足率)問題,新壽總精算師林漢維說明,2024年底RBC順利維持在法定標準200%以上,接下來因應接軌ICS,已正式向金管會送件,申請在新加坡設立SPV啓動海外發債,擬於今年底前完成。

主要是前年、去年已在國內發債,考量國內發債胃納量有限,有必要啓動海外發債,時間點會以RBC需求爲主,考量接軌前市場波動較大,會觀察6月與12月的RBC尋求合適時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