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都力薦的《城中之城》,被要求停播下架,爲啥罵聲一片?

文案|羅生

編輯|喵三三

不知不覺已經快到4月中旬了,國產劇市場也迎來一個競爭小高潮。

央視兩部大劇公開對壘,究竟誰能更勝一籌?

都市偶像劇《承歡記》由楊紫搭檔許凱傾情演繹。

兩個人無論是顏值,還是氣場都相當般配,極具煙火氣的劇情也有別於同類型的劇作。

看得出這部劇奔着熱度與口碑去的,也沒有辜負央媽的期待,成績相當可觀。

另一邊,央視新聞聯播都力捧的都市金融劇《城中之城》也上線了。

這部劇陣容更不一般。

於和偉挑大樑,還找來戲骨王勁鬆、塗鬆巖等多位大咖加盟,這還能不爆?

本以爲連《承歡記》這次要被比下去了,但沒想到《城中之城》開播6集後,口碑斷崖式下跌,罵聲一片,還有觀衆要求停播下架處理,到底是爲啥?

01 專業人士看不下去了

《城中之城》講述了銀行新人陶無忌(白宇帆飾)、支行副行長趙輝(於和偉飾)、審計負責人苗徹(王驍飾)等兩代金融人直面金融風暴,在職業底線、金錢利益以及人情往來之間掙扎、抉擇的故事。

不難看出,這個題材考驗着導演對於劇情邏輯性、嚴謹性和專業性的把控能力。

但有銀行從業者看完這部劇後忍不住開麥痛罵,直言該劇:

“完全沒有基本常識,沒有法律責任常規,建議複查覈審後下架”。

可謂是言辭犀利,句句珠璣。

不過,這話真不誇張。

銀行系統可能存在黑幕,有低劣踩界的行爲,但也不至於這麼誇張。

戴其業就是一個支行的行長,隨便挪用10個億的貸款,這權利太大了吧。

更何況這種放貸有着嚴格的審批流程,不是誰籤個字,櫃檯就能劃款的,真以爲監管部門是吃白飯的啊?

而且隨着劇情更新,離譜的地方越來越多。

比如陶無忌實地考察工廠這段戲,拍得跟懸疑破案片一樣。

一個小職員還要幹偵探的活,太扯淡了。

當然,男主也是沒腦子的,居然直接舉着手機就往廠子裡面拍。

做事毛毛躁躁,但主角光環可不小,一羣人開車追他,愣是讓他給跑了。

而且他只是在酒店拍到蘇見仁與客戶碰面而已,也沒有看到其他過分違紀的行爲,便把視頻給趙輝看了。

這就像是跟領導去打另一個領導的小報告,真的是一個有腦子的職場人會做出來的事情嗎?

總感覺這部劇的劇情已經脫離了金融行業劇的標準,完全走向了抓馬、狗血的都市劇路線。

其實除了前兩集戴行插手股價的風波,沒有其他大佬互相博弈、鬥智鬥勇的場面。

劇情基本就跟流水賬一樣,趙輝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開會、吃飯、照顧女兒,偶爾跟各懷鬼胎的人隨便拉扯一下。

最新幾集中,這位副行長還遭遇了“美人計”,這一天天的,也沒有啥正經事兒幹了。

可以說,《城中之城》的劇情與預期差距太大了。

編劇似乎並不瞭解現實的銀行系統,邏輯漏洞百出,而且劇情與人物都逐漸降智,專業性沒有,只剩下了爛俗的矛盾衝突和感情線,看得人昏昏欲睡。

02 演技失望,年輕演員戲太多

當下的國產劇無論什麼題材,全都會向流量演員妥協。

哪怕是《城中之城》這樣戲骨雲集的劇作,也還是以年輕演員爲重頭戲,連於和偉都得靠邊站。

這不,男主角白宇帆在這部劇中飾演的陶無忌戲份太多了。

但這個角色的劇情線無聊得很,在公司努力上進,回到家就跟女朋友膩膩歪歪,大量的情節都在烘托人物的正派形象。

可就是太平了,性格完全沒有記憶點。

追了6集劇情,這個人物都沒有爆發戲,矜矜業業,平平淡淡,不像是主角,倒像是活在遊戲裡的NPC。

而且白宇帆的演技也相當生硬,就跟要去參加演講比賽一樣,每一個動作都沒有真實感,跟其他戲骨差了十萬八千里。

另一邊,女一號夏夢的戲份也讓人無語。

她飾演的田曉慧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要長相有長相,要能力有能力,還有當信託公司老闆娘的表姐。

按理來說,這個人物比一般打工人的起點高多了。

但劇情非要給她強行安排成一個處處碰壁的畢業生。

有些人嘴上抱怨生活不易,實際上過得有滋有味。

就連她跟男主租的小單間都看起來簡潔乾淨,甚至能看到繁華的上海夜景。

這不比住地下室舒服多了,還要啥自行車?

而且她跟白宇帆一個毛病,演戲總是太做作,看他們倆的對手戲一點不好磕糖,因爲一看就是演出來的膩歪,不像是情侶之間自然的那種狀態。

除此之外,隆妮也成爲觀衆吐槽的對象。

她看來是打算吃一輩子“高啓蘭”了,在新劇中也不忘記戴上眼鏡,造型明顯有蹭熱度的嫌疑。

而且演技不僅沒長進,好像還更爛了一些。

臺詞說得一塌糊塗,情緒激動的時候還喜歡搖頭晃腦的,太尷尬了。

03 結語

《城中之城》屬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電視劇,明明背靠央視這棵大樹,還押中了熱門題材——金融,本可以藉着《追風者》的東風,狠狠撈一波熱度與口碑。

可惜導演與編劇空有野心,沒有本事,將劇情拍得亂七八糟,讓真正在銀行工作的觀衆們吐槽聲不斷,可見這部行業劇根本就是不合格的。

另外,懸浮與狗血也是當下國產劇的通病了。

明明可以認真將故事,非要安排點莫名其妙的感情線,替身文學、勾引橋段,分分鐘勸退觀衆。

真正的好劇沒有必要用這些東西博眼球,行業劇想要走出新道路,還是要專注內容的質量。

不得不說,《城中之城》給了其他創作者敲響了一個警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觀衆審美越來越高,作品太爛自然不會獲得青睞。

那麼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