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陸委會稱陸續開放學位生等陸生來臺 說法含糊、語焉不詳

圖爲東吳大學陸生。(本報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將邀請北京大學等5所大陸頂尖大學50名學子於暑假來臺交流參訪,陸委會昨(8)日以新聞稿迴應此事時,特別提到「疫情後迄今已陸續開放陸生學位生、交換學生及短期研修生來臺」,彷彿陸生來臺已全面解禁,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番語焉不詳、說法含糊的一句話,很容易造成外界誤解。

首先在學位生方面,來臺情況已全面中斷,且在6月份的本學期結束以後,在臺學士陸生將徹底「清零」,這半年以來,諸多媒體不斷以專題報導說明這起現象,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多次出面說明,主要原因還是大陸官方沒有開放,他也主動對外表達感到遺憾、可惜的心情,此時陸委會卻提出學位生開放的說法,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短期生方面,包含研修生與交換生在內,自今年農曆年之後,截至目前已有將近300名陸生來臺短期留學,雖然人數與馬政府兩岸大交流時期的人數相差甚遠,但在兩岸關係走向兵戎相接的此時,能小規模啓動陸生短期來臺交流,各界都抱持着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希望能借此趨緩蔡政府執政7年多來,在臺海累積的敵意。

至於權責上,陸委會雖在去年11月初宣佈開放陸籍研修生來臺,這也不是民進黨政府說行就行,主導權還是握在大陸手上,而大陸的放行主要採小規模辦理,臺灣高教圈都很清楚,目的還是在試探,因此一切都並非陸委會在新聞稿所說的一句話那樣簡單全面。

面對少子化浪潮衝擊我國高教,私立大專校院的招生壓力非同小可,尤其私校已明白表達,對於陸生可說是需求若渴。而馬前總統此時有意安排大陸學子來臺交流,可說是作爲引路人,無非也是希望能讓兩岸重返和平榮景,希望蔡政府之下的陸委會,在面對陸生與兩岸學子交流等議題時,能夠苦民所苦,真正瞭解私校端的壓力,對於還沒有全面達標得陸生招生難題,不要只會含糊不清地帶過、不處理、不面對。

陸委會身爲兩岸事務最高主導機關,理應明白青年交流是促進兩岸和平的最佳潤滑劑,民進黨政府不該阻擋,應對大陸釋出善意,讓陸生來臺政策全面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