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地緣衝突再激烈 經濟脫中不現實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2日展場內部進行布展作業,一輛搭載美國高通公司晶片的智能電動車駛向高通展區。(新華社)

近年地緣政治的角力越來越強烈,一度讓「經濟脫中」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全球經濟鐘擺顯然並沒有隨着集團對抗的激烈態勢而日益失控。從「脫鉤」到「去風險」,美歐逐漸意識與中國經濟脫鉤是傷人傷己,至於澳中貿易戰更已畫上休止符。而進博會多達154個國家與組織參與,更在在表明與中國脫鉤的聲浪絕非主流。

美中全面角力、俄烏戰爭爆發,乃至當前以巴衝突的延燒,不只升高全球地緣政治的衝突,也在經濟體系中吹起一股逆全球化的風潮。而在美國保護主義助推下,「經濟脫中」一夕之間成爲歐美國家的顯學,「Made in China」更是成爲各界亟欲摘除的「負面標籤」。

儘管美中科技戰仍是如火如荼,但面對內部經濟低迷、通膨壓力接踵而來,美國對於經濟脫中的立場明顯鬆動,無論是財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抑或是貿易代表戴琪,3人口徑日趨一致,多次公開表態不願與中國脫鉤。

歐盟亦是如此,雖致力重塑供應鏈本土化,但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年訪中時也直言,與中國經濟脫鉤毫無益處,9月底舉行的歐中經貿高層對話達成6個共識中,首要就是反對脫鉤斷鏈。事實上,歐盟今年已逐步調整論述,以所謂「去風險」、降低依賴,取代過於激進的「脫鉤」說法。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的中國行,也標誌着中澳經貿關係將翻開新的篇章,從過去貿易戰的劍拔弩張,重新改寫成經貿往來的優勢互補。在葡萄酒、大麥先後解禁後,經濟脫中儼然已成澳中經貿的過去式。

平心而論,相較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其實全球多數國家在經貿上一直主張不該與中國「一刀兩斷」。無論是剛結束的帶路論壇,或是從5日將登場的上海進博會的與會國家與企業數量,都可以看出端倪。

對多數國家而言,地緣政治激烈化的衝擊,已經成爲全球經濟復甦最大的變數。面對全球政治的亂局,當務之急絕非是尋找經濟的「替罪羊」,反而應該是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合作,而過去一段時間各國面對中國經貿的態勢就是最好的明證。